《和人游嵩山十二題其二·拜馬澗》 范仲淹
傳聞王子仙,潤邊遺一驥。
當時青云路,雞犬亦可致。
未必真龍媒,悠悠在平地。
當時青云路,雞犬亦可致。
未必真龍媒,悠悠在平地。
分類:
作者簡介(范仲淹)
《和人游嵩山十二題其二·拜馬澗》范仲淹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人游嵩山十二題其二·拜馬澗》是宋代文學家范仲淹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傳聞王子仙,潤邊遺一驥。
當時青云路,雞犬亦可致。
未必真龍媒,悠悠在平地。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范仲淹與他的朋友一起游覽嵩山的情景。詩中提到了傳聞中的王子仙,他留下了一匹卓越的駿馬。在當時,即使普通人也可以通過青云路(指險峻的山路)到達嵩山,這表明嵩山的美景非常容易觸手可及。詩人認為,即使沒有真正的龍作為媒介,也能夠在平凡的土地上感受到嵩山的卓越之處。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范仲淹對嵩山的贊美和對自然之美的感悟。詩中的王子仙和一匹卓越的駿馬象征著嵩山的神奇和壯麗。詩人通過描述青云路的容易到達,強調了嵩山的獨特之處,即使是普通人也能夠親身體驗到它的美麗。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觀點,即嵩山的美麗不僅僅依賴于傳說中的神話元素,而是真實存在于平凡的土地之上。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展現了范仲淹對嵩山的景色和自然之美的深深喜愛,同時也傳達了一種平凡中蘊含著非凡之美的思想。
《和人游嵩山十二題其二·拜馬澗》范仲淹 拼音讀音參考
hé rén yóu sōng shān shí èr tí qí èr bài mǎ jiàn
和人游嵩山十二題其二·拜馬澗
chuán wén wáng zǐ xiān, rùn biān yí yī jì.
傳聞王子仙,潤邊遺一驥。
dāng shí qīng yún lù, jī quǎn yì kě zhì.
當時青云路,雞犬亦可致。
wèi bì zhēn lóng méi, yōu yōu zài píng dì.
未必真龍媒,悠悠在平地。
網友評論
更多詩詞分類
* 《和人游嵩山十二題其二·拜馬澗》專題為您介紹和人游嵩山十二題其二·拜馬澗古詩,和人游嵩山十二題其二·拜馬澗范仲淹的古詩全文、翻譯備注、注釋釋文、拼音讀音、品鑒賞析、古詩詩意以及網友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