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看揚州市》 王建
如今不似時平日,猶自笙歌徹曉聞。
作者簡介(王建)
夜看揚州市翻譯及注釋
翻譯
揚州城里夜市繁華,千燈萬火映照碧云,高樓內外到處可見濃妝艷抹的女子,那些尋歡作樂的游客紛紛而來,絡繹不絕。
如今的天下紛亂不已,再也不像以往的太平盛世那樣,但想不到這里依然是笙歌一片,通宵不散。
注釋
1.揚州市:揚州(治江都,今江蘇揚州市)的指定商業區。買賣交易必須在市內進行。按規定,諸州、縣可以設市,稱××州市或××縣市。如某州、某縣有一個以上的市,則在市前冠以方位或其他詞語加以限定,如東市、西市等。
2.夜市:夜間的集市。《唐六典》卷二十:“凡市,以日午擊鼓三百聲,而眾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而眾以散。”夜市顯然突破了這個規定,反映唐時城市商業的繁榮。
3.碧云:碧空。
4.紅袖:原指女子的艷色衣衫,這里借代女子。
5.紛紛:眾多。
6.時平日:承平之日。
7.自:語氣助詞,表肯定,無實義。
8.笙歌:歌舞的音樂。笙,簧管樂器。此處泛指樂器演奏時發出的聲音。
9.曉聞:通宵達旦。
夜看揚州市賞析
這首詩從其夜景著筆,可說從一個重要側面表現了揚州的繁華,連同詩人的感慨。
前兩句實寫揚州夜景。首句寫其靜景。“千燈”,說明燈之多。詩人在地面“千燈”和距離地面遙遠的“碧云"之問只用一個“照”字,就將夜晚揚州燈光的光亮程度真實表現了出來。次句則寫動景,整個揚州市,酒樓多,歌妓多,乘興吃酒玩樂的商客多;而這“三多”合為一體,就使揚州市的夜晚成為一個喧囂的、旋轉的世界。
三、四句寫詩人的感慨。看到眼前繁盛景象,詩人不禁聯想到揚州以外廣大地區的蕭條敗落。自從“安史之亂”以來,唐帝國整體機制日見衰朽,外患頻仍,內憂不絕,所以詩人感慨“如今”時局已經不像過去那樣安定太平了。可是這種國勢日衰景況在揚州好像還沒有被感知到,人們仍然由著自己的心性,踏著樂器吹奏出的節拍,載歌載舞,通宵達旦。這中間雖有辛辣的嘲諷,但更多的還是對人們感覺遲鈍而表現出的深深憂慮。
這首詩不惟內容深刻,而且構思精奇。詩人巧妙地由寫揚州繁華夜景開局,最終卻落在將人們視線引向對整個唐帝國命運的思考上,顯示出一種諷喻的創作意向。
夜看揚州市創作背景
此詩是王建在魏博幕奉命出使淮南,夜游揚州市有感而作。中國古代“重本抑末”的經濟政策,所限制的雖然包括工業和商業,主要還是針對商業。抑商的辦法,除了對商品交易的地點、經營商品范圍以及市場價格、稅收等都由政府統一規定和嚴加管制外,限制商業營業時間,規定只能在白天進行交易(所謂“日中為市”)也是管制市場和限制工商業自由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這種“日中為市”的定時交易,一直繼續到唐代中期,隨著城市商品經濟進一步的發展,在少數商業繁盛地區,諸如京都長安、江南揚州等大城市開始出現了夜市。王建的這首詩對揚州的夜市作了簡單概括的描述,并從中可以看到那時的夜市已十分熱鬧,以至營業時間出現通宵達旦的繁榮景象。《夜看揚州市》王建 拼音讀音參考
yè kàn yáng zhōu shì
夜看揚州市
yè shì qiān dēng zhào bì yún, gāo lóu hóng xiù kè fēn fēn.
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
rú jīn bù shì shí píng rì, yóu zì shēng gē chè xiǎo wén.
如今不似時平日,猶自笙歌徹曉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