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帳詩》 沈約
螭云張桂宮。
隋珠既吐曜。
翠被復含風。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詠帳詩》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帳詩》是南北朝時期沈約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詠帳詩
甲帳垂和璧,
螭云張桂宮。
隋珠既吐曜,
翠被復含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華麗的帳幕景象。詩中的"甲帳"指的是帝王的帳篷,"垂和璧"形容帳篷上懸掛著華麗的玉器。"螭云"指的是以祥云形態裝飾的帳篷,"張桂宮"則形容帳篷中的裝飾如同懸掛的桂樹一樣美麗。"隋珠"指的是以珍珠裝飾的帳篷,"吐曜"表示珠寶閃爍奪目。"翠被"則指帳篷上覆蓋著翡翠般的華美織物,"含風"表示帳篷內飄動著微風。
整首詩詞以華麗的辭藻和形象描繪,展示了南北朝時期帝王的富麗堂皇的帳篷場景。通過運用豐富的比喻和修飾詞語,詩人將帳篷裝飾得極為華美,展示了當時統治者的財富和權勢。
此外,這首詩詞也體現了南北朝時期文人追求華麗和精美的審美追求。在動蕩的時代背景下,文人通過描繪這樣的華麗景觀,一方面表達對封建統治者的仰慕,另一方面也是對現實的一種逃避和遐想。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華麗的描繪和修飾,展示了南北朝時期帝王帳篷的奢華景象,并反映了當時文人的審美趣味和情感追求。
《詠帳詩》沈約 拼音讀音參考
yǒng zhàng shī
詠帳詩
jiǎ zhàng chuí hé bì.
甲帳垂和璧。
chī yún zhāng guì gōng.
螭云張桂宮。
suí zhū jì tǔ yào.
隋珠既吐曜。
cuì bèi fù hán fēng.
翠被復含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