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八絕》 蘇轍
河漢冷無云,冥冥獨飛鵲。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中秋夜八絕》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秋夜八絕》是一首宋代蘇轍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巧轉上人衣,
徐行度樓角。
河漢冷無云,
冥冥獨飛鵲。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中秋夜晚上的景象。詩人在夜幕降臨時觀察到一系列景觀,表達了自己的思考和情感。
賞析:
詩的開頭是"巧轉上人衣",意味著長袍輕巧地轉動,可能是指詩人自己的服飾。接著詩人徐徐行走,度過樓角。這里的樓角可能是指建筑物的拐角處,詩人在這個夜晚緩慢地行走,尋找著某種景觀或感受。
接著描繪了"河漢冷無云",這表明天空中的星河清冷而沒有云彩。"河漢"指的是銀河,也是指代中秋夜晚上的月亮。這里的意象表達了一個寂靜、寧靜的夜晚。
最后兩句詩寫道"冥冥獨飛鵲",描述了一只孤獨地飛翔的烏鴉。"冥冥"表示黑暗、昏暗,可能是指夜晚的氛圍。這只孤獨的烏鴉成為整個詩境中的一個焦點,突出了夜晚的寂靜和孤獨感。
整首詩創造了一個寧靜而寂靜的中秋夜景象,通過描述詩人的行動和觀察,以及自然元素的描繪,表達了一種內心的思索和孤獨感。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中秋夜晚上的景色,給讀者帶來了一種深沉而富有想象力的感受。
《中秋夜八絕》蘇轍 拼音讀音參考
zhōng qiū yè bā jué
中秋夜八絕
qiǎo zhuǎn shàng rén yī, xú xíng dù lóu jiǎo.
巧轉上人衣,徐行度樓角。
hé hàn lěng wú yún, míng míng dú fēi què.
河漢冷無云,冥冥獨飛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