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蟬》 趙嘏
獨奈愁人數莖發,故園秋隔五湖云。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聽蟬》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聽蟬》這首詩詞是唐代詩人趙嘏創作的作品。詩人描繪了蟬鳴、樂聲和思鄉之情,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詩中描繪了一個夏日的早晨,當蟬聲嘈雜,陽光剛剛破曉時,描述了這種聲音喧鬧的場景。然而,在高樓之中,卻聽不到弦管之聲,一種悲涼的氛圍彌漫。
接著,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愁緒,他感嘆自己的思鄉之情無法排遣。他的愁苦不僅僅是因為思念故園,還因為他與故園被五湖云所隔絕。五湖指的是中國南方湖泊眾多的地區,而這里則暗指著他遠離家鄉的現狀。整首詩以描述自然聲音和情感為主線,以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和離鄉之苦為主題,抒發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憂傷和思鄉之情。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刻畫了夏日的晨曦和思鄉之情,帶給讀者一種深深的感觸。詩人通過虛實相間的描寫,表達了自己離鄉的孤獨和思念的苦楚,使讀者能夠感同身受。同時,作品中的對比手法也讓讀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思鄉之情的強烈。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突出了作者的感情,表達了作者對門外世界的聽覺體驗和心靈的回憶。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聽蟬》通過對聲音、景物和情感的描繪,展現了詩人思鄉之情和對故鄉的眷戀之情,讓讀者深入體會到了離鄉之苦和思鄉之艱辛。
《聽蟬》趙嘏 拼音讀音參考
tīng chán
聽蟬
zào chán shēng luàn rì chū xūn, xián guǎn lóu zhōng yǒng bù wén.
噪蟬聲亂日初曛,弦管樓中永不聞。
dú nài chóu rén shù jīng fā, gù yuán qiū gé wǔ hú yún.
獨奈愁人數莖發,故園秋隔五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