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峽》 陸龜蒙
巫峽七百里,巫山十二重。
年年自云雨,環佩竟誰逢。
年年自云雨,環佩竟誰逢。
分類:
作者簡介(陸龜蒙)

陸龜蒙(?~公元881年),唐代農學家、文學家,字魯望,別號天隨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蘇吳縣人。曾任湖州、蘇州刺史幕僚,后隱居松江甫里,編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澤叢書》中,現實針對性強,議論也頗精切,如《野廟碑》、《記稻鼠》等。陸龜蒙與皮日休交友,世稱“皮陸”,詩以寫景詠物為多。
《巫峽》陸龜蒙 翻譯、賞析和詩意
巫峽一千五百英里長,巫山有十二座山峰。每年都有自然的云雨,玉佩聲音何人能遇到呢?
中文譯文:
巫峽七百里,巫山十二重。
年年自云雨,環佩竟誰逢。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述巫峽和巫山的壯麗景色,表達了自然界的奇妙和無法預知的變化。描繪了巫峽雄偉壯麗的景象和巫山的高聳峰巒,以及常年的云雨,給人一種山水之間的神秘感和無窮的遐想。最后提到了環佩聲音,暗示了巫山巫峽之間的神秘力量和超自然的存在。
賞析:
《巫峽》是一首簡潔而神秘的詩歌,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表達了人們面對強大自然力量時的敬畏之情。詩歌的開篇就展示了壯麗的景象,以及巫山巫峽所具有的豐富多變的自然景觀。接著,詩人描寫了年復一年的云雨,強調了自然的動態,同時增加了神秘感。最后一句表明環佩的聲音很少能被人聽到,暗示了神秘力量和無法企及的存在。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浩渺的自然景觀和無限的變化,使人對大自然的力量產生敬畏之情。
《巫峽》陸龜蒙 拼音讀音參考
wū xiá
巫峽
wū xiá qī bǎi lǐ, wū shān shí èr chóng.
巫峽七百里,巫山十二重。
nián nián zì yún yǔ, huán pèi jìng shuí féng.
年年自云雨,環佩竟誰逢。
網友評論
更多詩詞分類
* 《巫峽》專題為您介紹巫峽古詩,巫峽陸龜蒙的古詩全文、翻譯備注、注釋釋文、拼音讀音、品鑒賞析、古詩詩意以及網友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