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江檻)》 朱熹
放教春漲綠浮天。
只令畫閣臨無地,宿昔新詩滿系船。
青鳥外,白鷗前。
幾生香火舊因緣。
酒闌山月移雕檻,歌罷江風拂玳筵。
作者簡介(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云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謚文,又稱朱文公。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鷓鴣天(江檻)》朱熹 翻譯、賞析和詩意
《鷓鴣天(江檻)》是宋代文學家朱熹的作品。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暮雨朝云不自憐。
手教春漲綠浮天。
只好令畫閣臨無地,
宿昔新詩滿系船。
青鳥外,白鷗前。
幾生香火舊因緣。
酒闌山月移雕檻,
歌罷江風拂玳筵。
詩意:
詩人觀察到暮雨和朝云自然而不可憐己。像春天的洪水漲滿了大地,只有使府閣臨到無地之上,才能容下世間的新詩。舊時的困難與艱辛像青鳥已過去,美麗的白鷗已經出現在前方。許多生命中的福祉和災禍都是香火的結果。在酒闌上,山月移動到了雕檻,唱完歌曲后,江風拂過玳筵。
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對于人生與自然的觀察和思考。詩人通過描繪暮雨和朝云的景象,表達了一種超脫于世俗的自我態度,不會為不幸的遭遇而自憐。詩中還出現了詩人對春漲洪水的描繪,展示了生命的力量和生機。詩句“只好令畫閣臨無地,宿昔新詩滿系船”表達了詩人對于新詩的渴望和追求。與此同時,詩中也展現了對于過去的反思,將香火的福祉和災禍視為生命的因緣,傳達了一種坦然面對命運的態度。最后的詩句“酒闌山月移雕檻,歌罷江風拂玳筵”表達了在美好的環境中抒發情感和享受生活的愉悅心情。整首詩以清雅的語言和婉約的意境展現了朱熹的文學風格,傳達了一種超然物外的境界。
《鷓鴣天(江檻)》朱熹 拼音讀音參考
zhè gū tiān jiāng kǎn
鷓鴣天(江檻)
mù yǔ zhāo yún bù zì lián.
暮雨朝云不自憐。
fàng jiào chūn zhǎng lǜ fú tiān.
放教春漲綠浮天。
zhǐ lìng huà gé lín wú dì, sù xī xīn shī mǎn xì chuán.
只令畫閣臨無地,宿昔新詩滿系船。
qīng niǎo wài, bái ōu qián.
青鳥外,白鷗前。
jǐ shēng xiāng huǒ jiù yīn yuán.
幾生香火舊因緣。
jiǔ lán shān yuè yí diāo kǎn, gē bà jiāng fēng fú dài yán.
酒闌山月移雕檻,歌罷江風拂玳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