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三萬六千場,風雨憂愁一半妨。眼里兒覷,心兒上想。教我鬢邊絲怎地當,把流年子細推詳。一日一個淺酌低唱,一夜一個花燭洞房,能有得多少時光?
七坐道場三奉詔。空花水月何時了。小玉聲中曾悟道。真堪笑。從來漫得兒孫好。辯涌海潮聲浩浩。明如皓月當空照。飛錫西歸云杳渺。巴猿嘯。大家唱起還鄉調。
絕頂軒窗納晚哺,下方燈火聽鐘魚。天連震澤涵元氣,地涌浮圖切太虛。涼立松風觀石溜,晚尋樵徑扣僧廬。孤亭山麓荒苔積,猶想幽人夜讀書。
澗石縈紆紫竹叢,晴云吹落水晶宮。夜寒身宿群峰頂,花盡春歸萬木中。儻買山田營破屋,時過僧寺駕孤篷。只應渺渺軒前路,杖履長陪鶴發翁。
吳王好射虎,但射不操戈。匹馬掠廣場,萬兵助遮羅。時平事非昔,此地桑麻多。猛獸亦已盡,牛羊在田坡。
欲折紅梅朵,看來不忍攀。周回尋四處,恰得一枝繁。
偶看紅梅到小園,憑欄送眼過前村。山頭茅屋隔孤樹,籬外行人出半身。
兒牽黃犢父擔犁,社鼓迎神簇紙旗。不是豐年那得此,今春大勝去春時。
三蘇巖壑連云秀,二士門庭匝地新。帶雨山光無限思,一時分付鏡中人。
香斷寒爐古廟空,金毛一去了無蹤。分明曾得真消息,猶有參天十萬松。
雨華隨步到天關,遠目才分繚繞山。風馬不馳前景斷,更於何地覓無遠。
白霧蒼煙暗九秋,殷床金吼抱山樓。為霖未必渾三日,似有閑云伴我留。
失腳塵土窄,謁歸旬朔暫。迂徑款名山,攀險得幽習。平川開靄杳,長江遠疏散。驅車松柏陰,關戶見日淡。
圓嶠方壺共五山,上隨潮往下隨還。二山流落初何在,新喜歸吾幾案間。
初得兩山排闥來,滿期實兀老相陪。忽如雙劍擅飛去,疑是六丁爭取回。
長料負山人不多,眼中今失兩嵯峨。非渠偶有夸娥力,如我太行王屋何。
浙峰既有飛來者,菱石能無取去人。來去儻然均一理,歐公何苦把眉顰。
君今得我玉嶙峋,附搭東艘過七閩。且試挾山超海手,休為負石蹈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