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身不掛寸絲,單明一色邊事。要知結角羅紋,徑問床分枕子。
做處全無滲漏,用時開口向天。盡大地人飫飽,只圖個不知恩。
要成片段工夫,須是全身倚靠。雖然只見一邊,未許睦州擔荷。
才得柄霸入手,便要呵佛罵祖。還他本色真棕,不比尋常談塵。
惡鉗鎚下番身,未必鋒芒發露。不惟斬得貓兒,也解煞佛煞祖。
百匝千重包裹,未免黑山里坐。古今多少生盲,引得全身入草。
百草頭邊薦得,何妨打塊成團。直下千差坐斷,無心猶隔重關。
要識分明古篆,一槌打得完全。燒炷旃檀牛糞,衲僧鼻孔楔穿。
格外叢林選出,生緣不在天臺。雖然烏律卒地,力扶多少人來。
既就良工雕琢,何妨出手扶持。抓著衲僧癢處,賞伊一枚荔枝。
托身侍云陛,昧旦趨華軒。遂陪鹓鴻侶,霄漢同飛翻。君子垂惠顧,期我于田園。側聞景龍際,親降南面尊。
江上逢星使,南來自會稽。驚年一葉落,按俗五花嘶。上國悲蕪梗,中原動鼓鼙。報恩看鐵劍,銜命出金閨。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重陽節菊花抒情
白露沾蕙草,王孫轉憶歸。蔡州新戰罷,郢路去人稀。謁帝不辭遠,懷親空有違。孤舟看落葉,平楚逐斜暉。北闕見端冕,南臺當繡衣。唯余播遷客,只伴鷓鴣飛。
誰謂嵩潁客,遂經鄒魯鄉。前臨少昊墟,始覺東蒙長。獨行豈吾心,懷古激中腸。圣人久已矣,游夏遙相望。
飄泊懷書客,遲回此路隅。問津驚棄置,投刺忽踟躕。方伯恩彌重,蒼生詠已蘇。郡稱廉叔度,朝議管夷吾。
昔沒賊中時,潛與子同游。今歸行在所,王事有去留。逼側兵馬間,主憂急良籌。子雖軀干小,老氣橫九州。
大暑運金氣,荊揚不知秋。林下有塌翼,水中無行舟。千室但掃地,閉關人事休。老夫轉不樂,旅次兼百憂。
送別寫景抒情
安穩高詹事,兵戈久索居。時來如宦達,歲晚莫情疏。天上多鴻雁,池中足鯉魚。相看過半百,不寄一行書。
寫人借古諷今
沱水流中座,岷山到此堂。白波吹粉壁,青嶂插雕梁。直訝杉松冷,兼疑菱荇香。雪云虛點綴,沙草得微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