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讀我詩者,心中須護凈。慳貪繼日廉,諂曲登時正。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詩三百首高中古詩邊塞贊美將軍
不動者厚地,不息者高天。無窮者日月,長在者山川。松柏與龜鶴,其壽皆千年。嗟嗟群物中,而人獨不然。
東南路盡吳江畔,正是窮愁暮雨天。鷗鷺不嫌斜兩岸,波濤欺得逆風船。偶逢島寺停帆看,深羨漁翁下釣眠。今古若論英達算,鴟夷高興固無邊。
古五言詩今罕見,把看愈久愈精神。何能筆下有斯作,似覺眼中無此人。政用整嚴藏細潤,元從冷淡出清新。著鞭更與追陶謝,莫向齊梁踵后塵。
玉軸牙簽煥寶章,簪紳侍列映秋光。宴開芳閣儒風盛,坐對蓬山逸興長。稽古右文慚菲德,禮賢下士法前王。欲臻至治觀熙洽,更罄嘉謀為贊襄。
后山與簡齋,僅年四十九。詩少句句佳,天地同不朽。予幼初學詩,一日賦一首。頹齡忽七十,詩果傳后否。
千巖一派落都城,承露金盤爾許清。古體黃陳家格律,短章溫李氏才情。等閑又得詩人處,咫尺相過故將營。想見紅塵鳥帽底,幾多懷玉未知名。
詩人而壽者,近有數老仙。后有陸放翁,前有曾茶山。亦復有二趙,南塘與章泉。年皆八九十,至今詩集傳。
蘇州粉牋美如花,萍文霜粒古所夸。近年專制淺蠟色,軟玉瑩膩無纖瑕。盤門系纜高橋住,呼僮徑訪孫華鋪。琱鎪紅碧任成堆,春膏且問如何去。
昔聞老萊子,希年奉慈親。佯作小兒啼,斕斑采衣身。事有異天壤,予生何不辰。三歲喪吾父,萬里南海濱。
幼嘗習古詩,生平不滿百。人生如蝸牛,欲升一丈壁。我幸七尺身,燥土余三尺。目此寸進難,涎盡喙不濕。
晦庵感興詩,本非得意作。近人輒效尤,以詩言理學。志南寫柳吹,曼卿詠禽樂。我翁盛稱之,豈不物象托。
碧桃有佳實,方春開白花。花悅悅花者,實惠能詩家。詠花不詠實,未解寫嘆嗟。水蒼充朝佩,天碧瀉露華。
飄飄蘇季子,六印佩何遲。早作諸侯客,兼工古體詩。爾賢埋照久,余病長年悲。盧綰須征日,樓蘭要斬時。歲陽初盛動,王化久磷緇。為入蒼梧廟,看云哭九疑。
無妻牧犢子,帶索榮啟期。予亦年七十,幸猶未至茲。頗亦似陶翁,粗有五男兒。乃父休官早,致汝恒苦饑。
我年三十四,鄂漢脫戰場。四月扁舟東,生汝于建康。九載鶴山門,靜翁還鵷行。實為舊主人,別意殊徊徨。
虞江波上一帆風,天水澄明夜色空。古體詩成巖影里,新醅酒酌月明中。吚啞兩槳止還作,欸乃數聲西復東。塵滓此時無一點,恍疑身在水晶宮。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高中文言文樂府民謠寫人愛情
其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王風委蔓草。
組詩
君居京江頭,我住武夷曲。平生風馬牛,道路幾重複。會面情相親,卜室欣相聆。傾蓋一笑粲,恍然如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