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衣足食處莫住,圣跡靈蹤好遍尋。忽遇文殊開慧眼,他年應記老師心。
寫景寺廟
步屟幽尋古岸隈,柴扉正對郭南開。林間野徑穿云入,溪上春潮待雨來。過客停杯歌《白苧》,鄰翁吹笛坐蒼苔。羨渠高隱空相憶,浪跡多年素發催。
前此訪君時,已觀堂宇邃。安知中屏開,自有幽林致。花搴巖桂紅,石擘云根翠。正當秋風來,不見搖落意。日得吟其間,何須去為吏。
幽居倦孤寂,俗駕難追攀。相攜筇九節,徑造茅三間。三卿貧無事,況得獨冷官。衡門靜如水,委巷深于山。
推敲乍可恕詩客,攘臂豈容遭怒螗。三尺何時尸鼠輩,九霄一日失鵷行。君王擬聽尚書履,使者行催相園裝。共喜日邊歸去近,雙溪椎鼓下舟航。
庭下棠陰七換秋,去思遺愛滿東州。當年父老留大尹,今日兒童迎細侯。久別雙溪勞夢想,重來八詠識風流。故人再此相逢地,曉出衡門失舊愁。
三邊兵隙果誰開,盡道秋高戰馬來。宗祀告成無一事,小臣欣睹帶花回。
黃門馳馬去如云,末后椒房駕玉輪。驚起秋風無處避,變成三月萬花春。
月中鼓吹日中歸,重領中宮拜壽闈。指點都人最歡喜,今郊恩赦每郊稀。
祥煙漠漠上龍旗,將相侯王護六飛。一望御街紅數里,幾人簇擁赭黃衣。
燕罷芳園敕御龍,須臾仙仗簇還宮。千官過盡塵如霧,薄暮香鈿滿路中。
花枝人面兩欣然,和氣晴光四接連。親向官街聽輿誦,太平天子萬斯年。
朝家積累有深仁,天聽由來不遠人。且愿君王省征伐,明郊重見四夷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