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辭明主事真君,直取姜巴路入云。龍篆拜時輕誥命,霓襟披后小玄纁.峰前北帝三元會,石上東卿九錫文。應笑世間名利火,等閑靈府剩先焚。
懷古抒懷
文始通道源,含光隱關吏。遙欣紫氣浮,果驗真人至。玄誥已云錫,世榮何足累。高步三清境,超登九仙位。
太虛之氣隨物形,天聲地聲由此生。小或簸蕩吼河海,大將觸搏流風霆。天輪膠戾神鬼戰,地軸挺拔蛟龍爭。圈臼洼污各異奏,彯沙礜石咸齊鳴。
天上金鑾客,人間第一流。贄為唐內相,禹拜漢元侯。鯤海三千水,龜峰十二樓。月寒紅燭夜,風淡紫薇秋。
色養從予季,全忠付伯兮。一心陵事漢,數語賈興劉。海嶺太多幸,崦嵫日遽西。猶憐兼國命,鸞誥濕金泥。
端平丙申,桂林伯尚書鐘公以遺逸薦東溪先生許侯于朝。越明年,得旨補初品官、衡州戶掾。其誥詞于始,則有夙有譽處、且嫻文辭之褒;于終,則有其以行義、教于鄉里之勉。
先帝龍飛第一年,囊封夜半達甘泉。朝來急召明光殿,讜論能回不夜天。遐想神□今已遠,永懷帝德浩無邊。他時信史傳遺事,悟主應□數百篇。
帝誥封泥紫,皇墳殺簡青。坐談安玉壘,專對讋龍庭。黼黻昭文理,冰霜瑩典刑。英靈人箕尾,終古作天星。
松桂有嘉色,不與眾芳期。金石有正聲,詎將群響隨。君子著雅言,以道不以時。仰止江夏公,大醇元小疵。
平生笑殺詛楚文,今朝鄜畤祭湫神。嗟爾湫神何為者,上公袞冕皇恩新。日出輝輝收霰雪,仿佛拜命若可親。湫神傳云是楊班,填墓突兀自姚秦。
文自咸通後,流散不復雅。因仍歷五代,秉筆多艷冶。高公在紫微,濫觴誘學者。自此遂彬彬,不蕩亦不野。
閣老今無地上身,黃麻紫誥兩沉淪。虛懸東嶺來時月,難挽西山去后春。試割冰鱸猶脆薄,重餐野橘尚甘辛。最憐趙子同心事,相看題封淚染茵。
少年重英俠,弱歲賤衣冠。既托寰中賞,方承膝下歡。遨游灞水曲,風月洛城端。且知無玉饌,誰肯逐金丸。
寫景送別友情
樂賢聞往誥,褒德偶茲辰。端揆升元老,師謀擇累仁。紫庭崇讓畢,粉署禮容陳。既荷恩榮舊,俱承寵命新。
周詩三百篇,雅麗理訓誥。曾經圣人手,議論安敢到。五言出漢時,蘇李首更號。東都漸瀰漫,派別百川導。
文雅關西族,衣冠趙北都。有聲真漢相,無颣勝隋珠。當軸龍為友,臨池鳳不孤。九天開內殿,百辟看晨趨。
散誕人間樂,逍遙地上仙。詩家登逸品,釋氏悟真筌。制誥留臺閣,歌詞入管弦。處身于木雁,任世變桑田。
我病方吟越,君行已過湖。去應緣直道,哭不為窮途。亞竹寒驚牖,空堂夜向隅。暗魂思背燭,危夢怯乘桴。
命世須人瑞,匡君在岳靈。氣和薰北陸,襟曠納東溟。賦妙排鸚鵡,詩能繼鶺鴒.蒲親香案色,蘭動粉闈馨。周孔傳文教,蕭曹授武經。
吾愛白樂天,逸才生自然。誰謂辭翰器,乃是經綸賢。欻從浮艷詩,作得典誥篇。立身百行足,為文六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