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聞諗禪師,斷薪接繩床。楊岐初住時,撒雪滿屋堂。庭松下法子,瓶水注道漿。看來古佛心,不為屋有亡。
佛屋三間破冷開,半通云氣半蒼苔。行人莫問僧年紀,嶺上喬松是手栽。
踏破深崖蒼石棱,八峰來謁簡庵清。山花照座一兩點,雪狖叫云三四聲。詩帶煙霞藏舊刻,門開樓閣見經行。平田淺草歸時路,風月依然度百城。
識得慶云和尚,不癡自號癡翁。此老端如五老,高出廬阜諸峰。
讀儒書五千卷,通禪門八萬條。宴坐萬杉林下,四旁風雨蕭蕭。
了得宗門事,何憂常住貧。聽師林下話,是我眼中人。星渚三秋月,廬山萬古春。昭陵御書在,歲久莫生塵。
肩輿小斑筠,地志古青冊。初穿千長松,忽仰萬絕壁。觀山不知名,披志失山色。行行問不住,一一漸可識。
苦雨初聞喚婦鳩,紅妝滿院木蕖秋。樽前不記崔思立,應在諸山最上頭。
仙人駕飛騎,朝會白云衢。老驥不伏乘,清唳徹九虛。野田篁竹底,毰毸伴雞鳧。時因長風起,猶欲試南圖。
箋云:白日偏催處,黃金欲盡時。侈心都用了,始得一開眉。
廬山五老,招我此行。我琴不鼓,無虧無成。
斷取方壺將郡壕,鉤連野色上亭皋。星移日轉天容麗,江凈山明地軸高。下榻筵賓供嘯詠,凝香罷寢助風騷。史君八九吞云夢,小展風煙遺我曹。
空而無痕,綿綿體之若存。卓而莫群,恰恰用之不勤。光明破夜月,淡濘出山云。無得而得,不聞而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