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關于說記的詩詞(563首)

    1 《奉和圣制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賦得蓮字》 唐·趙冬曦

    淺術方觀海,深恩忽見天。
    學開丹殿籍,名與石渠賢。
    良輔膺休命,微生謬采甄。
    春馀仍哢鳥,夏近未舒蓮。
    箋札來宸禁,衣冠集詔筵。
    史臣知醉德,欲記升中年。

    2 《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 唐·席豫

    圣主重兵權,分符屬大賢。
    中軍仍執政,丞相復巡邊。
    翕習戎裝動,張皇廟略宣。
    朝榮承睿札,野餞轉行旃。

    故鄉

    3 《贈別王十七管記》 唐·高適

    故交吾未測,薄宦空年歲。
    晚節蹤曩賢,雄詞冠當世。
    堂中皆食客,門外多酒債。
    產業曾未言,衣裘與人敝。

    送別抒懷懷才不遇

    4 《臨洮送袁七書記歸朝(時袁生作僧,蕃人呼為袁師)》 唐·呂溫

    憶年十五在江湄,聞說平涼且半疑。
    豈料殷勤洮水上,卻將家信托袁師。

    5 《答殷堯藩贈罷涇源記室》 唐·沈亞之

    勞君輟雅話,聽說事疆場。
    提筆從征虜,飛書始伏羌。
    河流辭馬嶺,節臥聽龍驤。
    孤負平生劍,空憐射斗光。

    婉約宴會思念

    6 《禪林寺作寄劉書記》 唐·李山甫

    坐近松風骨自寒,茅齋直拶白雪邊。
    玄關不閉何人到,此事誰論在佛先。
    天竺老師留一句,曹溪行者答全篇。
    今朝林下忘言說,強把新詩寄謫仙。

    7 《酬劉書記一二知己見寄》 唐·李山甫

    見說金臺客,相逢只論詩。
    坐來殘暑退,吟許野僧知。
    自喜幽棲僻,唯慚道義虧。
    身閑偏好古,句冷不求奇。
    晦跡全無累,安貧自得宜。
    同人終念我,蓮社有歸期。

    8 《寄湘幕王重書記》 唐·齊己

    拋擲浟江舊釣磯,日參籌畫廢吟詩。
    可能有事關心后,得似無人識面時。
    官好近聞加茜服,藥靈曾說換霜髭。
    高才直氣平生志,除卻徒知即不知。

    9 《游虞山記》 清·沈德潛

    虞山去吳城才百里,屢欲游,未果。
    辛丑秋,將之江陰,舟行山下,望劍門入云際,未及登。
    丙午春,復如江陰,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詭云:“距劍門二十里。
    ”仍未及登。

    辭賦精選狀物寫景

    10 《臨江仙·記得金鑾同唱第》 宋·歐陽修

    記得金鑾同唱第,春風上國繁華。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岐路,空負曲江花。
    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
    孤城寒日等閑斜。
    離愁難盡,紅樹遠連霞。

    友情送別感傷

    11 《南鄉子(舟中記夢)》 宋·辛棄疾

    敧枕櫓聲邊。
    貪聽咿啞聒醉眠。
    變作笙歌花底去,依然。
    翠袖盈盈在眼前。
    別后兩眉尖。
    欲說還休夢已闌。
    只記埋冤前夜月,相看。
    不管人愁獨自圓。

    12 《生查子(宜春記賓亭別王希白庚)》 宋·趙師俠

    梅從隴首傳,柳向郵亭折。
    鴛瓦曉霜濃,掠面凝寒色。
    相逢意便親,欲去如何說。
    我亦是行人,更與行人別。

    13 《念奴嬌(題臨湖閣·閣在東陽,向巨源所創,洪容齋作記,舊贅漕幕居其下)》 宋·王義山

    南昌奇觀,最東湖、好景重重疊疊。
    誰瞰湖光新佳閣,橫挹翠峰嶻辥。
    十里芙蓉,海神捧出,一鏡何明徹。
    鳶魚飛躍,活機觸處潑潑。

    14 《桃花源記》 魏晉·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復前行,欲窮其林。

    初中文言文古文觀止生活理想

    15 《石鐘山記》 宋·蘇軾

    《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
    ”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
    是說也,人常疑之。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余韻徐歇。

    古文觀止紀游寫景寫山

    16 《閱江樓記》 明·宋濂

    金陵為帝王之州。
    自六朝迄于南唐,類皆偏據一方,無以應山川之王氣。
    逮我皇帝,定鼎于茲,始足以當之。
    由是聲教所暨,罔間朔南;存神穆清,與天同體。

    古文觀止贊頌

    17 《尊經閣記》 明·王守仁

    經,常道也。
    其在于天,謂之命;其賦于人,謂之性。
    其主于身,謂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古文觀止哲學理論

    18 《稽山書院尊經閣記》 明·王守仁

    經,常道也,其在于天謂之命,其賦于人謂之性,其主于身謂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通人物,達四海,塞天地,亙古今,無有乎弗具,無有乎弗同,無有乎或變者也,是常道也。
    其應乎感也,則為惻隱,為羞惡,為辭讓,為是非;其見于事也,則為父子之親,為君臣之義,為夫婦之別,為長幼之序,為朋友之信。

    詠物

    19 《黃生借書說》 清·袁枚

    黃生允修借書。
    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 書非借不能讀也。
    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
    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

    議論抒情

    20 《梅花嶺記》 清·全祖望

    順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圍急。
    督相史忠烈公知勢不可為,集諸將而語之曰:“吾誓與城為殉,然侖皇中不可落于敵人之手以死,誰為我臨期成此大節者?”副將軍史德威慨然任之。
    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當以同姓為吾后。
    吾上書太夫人,譜汝諸孫中。

    戰爭歌頌愛國

    * 關于說記的詩詞 描寫說記的詩詞 帶有說記的詩詞 包含說記的古詩詞(563首)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