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公少為令,愍俗有遺書。左販洞庭橘,右擔彭蠡魚。歌奔中夜女,歸抱十年雛。近歲多儒學,仁風似有初。
道州城北歐陽家,去郭一里占煙霞。主人雖樸甚有思,解留滿地紅桃花。桃花成泥不須掃,明朝更訪桃源老。政成興足告即歸,門前便是家山道。
蟠空作風雨,發地鳴鼓吹。日晴四無人,聲在高林際。伊優兒女語,蹇淺市井議。我欲抱七弦,寫此以卒歲。
俗物常偪塞,令人眼生白。永懷洛陽人,談詩論畫壁。青山吐秋月,阻作南樓客。但歌靡鹽詩,賞此無瑕璧。
咸寧走蘆子,終日喬木陰。太丘心灑落,古松韻清深。聊持不俗耳,靜聽無弦琴。非今胡部律,而獨可人心。
頭陀全盛時,宮殿梯空級。城中望金碧,云外僧戢戢。人亡經禪盡,屋破龍象泣。惟有簡棲碑,文字巋然立。
邑下羹不和,幕中往調護。紛爭非士則,各使捐細故。頗憶郗參車,能令公喜怒。應知鞅掌車,歷盡崔嵬路。
吏中習隱好躋攀,不擾疲人便自閑。聞說殷勤海陽事,令人轉憶舜祠山。
犬吠空山響,林深一徑存。隔云尋板屋,渡水到柴門。日晝風煙靜,花明草樹繁。乍疑秦世客,漸識楚人言。
悠悠世路自浮沉,豈問仁賢待物心。最憶過時留宴處,艷歌催酒后亭深。
一飯留人意甚真,數篇仍出好詩新。追隨卻恨向來少,悵望空增別后頻。到處鷺鷗如習熟,轉經山水盡精神。可憐吟諷多余地,只是登臨無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