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造句
“儒生”的解釋
1、世俗的儒生,不博覽群書,除了研讀經書、緯書以外,只看注解儒家經術的著作而且。
2、漢朝的儒生在奉上擲地有聲的奏章的同時,卻希世比周,茍合取容。
3、世俗的儒生,不博覽群書,除了研讀經書、緯書以外,只看注解儒家經術的著作。
4、經過三年苦修,他攻得儒生的地位,在政府機構謀得一份官職。
5、我本是一個貧困的儒生,并不富裕.
6、十年寒窗的儒生,也不一定是孤獨的.
7、該劇描寫的是一位離開太太尋求性刺激而縱欲無度的儒生。
8、一時輿論喧囂,各地儒生群起響應,更有董仲舒、申生等重量級人物站臺力挺。
9、星語一改平時的儒生狀態,一身猩紅戎裝,腰間的血燚刀發出陣陣刀鳴。
10、唐代初期,設秀才科,后來漸漸廢去,僅作為對一般儒生的泛稱。
11、張軒松不愧是曾經長袖善舞的儒生,憑著三寸不爛之舌頭竟然想要將項寧的“精簡”。
12、啊,這個司馬徽就說了,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為俊杰,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就是說儒生都是俗人,他們不了解天下大事,真正了解天下大事的一個是伏龍,一個是鳳雛。
13、儒生都愛吹捧上古‘大同時代’,說什么那時候‘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14、他今日特地做了儒生打扮,只是那一頭白發依然如舊,也沒有帶一個徒弟過來。
15、他們當中有一位來自廣川(今河北景縣)的儒生,名叫董仲舒,是研究《公羊傳》的。
16、慶尚道宜寧郡的儒生郭再祐散盡家產,率先招募義勇之士舉兵抗日,他穿紅衣服騎馬指揮戰斗,自稱“天降紅衣將軍”。
17、又因暇日汲引辭人,以為文會,兼命儒生講論經史,勉勵后進,蜀中學校粲然復興。
18、丞相李斯加以駁斥,并主張禁止“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
19、已而諸儒生以次論難者十余人,皆當時碩學,光剖析疑滯,雖辭非俊辨,而理義弘贍,論者莫測其淺深,咸共推服,上嘉而勞焉。
20、也才有后來突然爆發的“廷爭面折”,而展現出一代儒生之凜然節操。
21、只是石勒對在華夏之區如何治國安民畢竟很陌生,身邊有很多儒家士大夫輔佐,在制定大政方針方面,還是會聽從儒生們的意見。
22、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日誤儒生。劉長卿
23、蝶仙聽幻真講述,覺得他口若懸河,伶牙俐齒,言談話語和他的年齡極不相符,不像是道童,倒像是一名博古通今的儒生。
24、叔孫通看出劉邦越來越看不慣這種毫無秩序的混亂場面,便適時地對劉邦建議道:儒生那一套雖然難以用來打天下,但是可以用來守天下。
25、法海悲憤羞怒,老臉火辣辣的,如熾火燃燒一般,之前一直提防白素素遁走,心神俱是放在白素素身上,一時間倒是忘了一介儒生的呂巖。
26、同時也是浩然院的學士,在這些儒生中卻也是道高望重之輩。
27、此人身型高挺筆直勻稱,相貌英俊,頭頂竹笠,卻是儒生打扮,更顯得他文采**,智勇兼備。
28、相貌堂堂,文質斌斌,一副儒生模樣,其名字更寓意做生意老實從不騙人,時而會有不少城中的達官貴人,富家小姐樂意光顧。
29、這就是儒生【筆下生花】神通的妙用,可借用人望書心的力量,灌注筆膽,墨成蓮花,根據所寫字詞句段,產生一定時間的加持效果。
30、正當疑云,那翻江巨蟲大嘴一張,卻是露出兩個人影來,一人白面儒生,眼噙忿恨,自是范羊無疑;另一個彩衣花辮,竟是那被火海吞沒的熊晦。
31、的智慧講起,深入淺出的闡述一介儒生,如何做到立功、立言、立德。
32、紫衣絳袍的王公大人,白衫素裝的儒生公子等等,攜著各式珍寶玩物、佳品岫玉出入于趙府之中,只為了給這趙府老爺賀拜壽誕。
33、穿越的大學生,突然降臨到亂世,成為一介儒生陳登,蓄勢待發。
34、蒙面首領更是一臉驚懼,萬萬沒有想到一介儒生,居然有此巨力。
35、遙想當年,數以千計的儒生席地而坐,子游盤腿坐在臺榭之上,手持角尺,案桌上擺著竹簡,渾厚明亮的嗓音回蕩在武城上空,悠揚頓挫的弦歌不絕于耳。
36、只見斯斯文文,單瘦無比,白皙得和女子一樣,一看就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儒生。
37、當眾儒生爭論不休、各抒己見時,秦始皇趁機下令秘殺填土埋殺,七百多名儒生全部被活埋在山谷里。
38、吾乃蜀中一儒生,特為吳國利害而來,乃陳兵設鼎,以拒一使,何其局量之不能容物耶?
39、一介儒生,從小學習六藝,線探之事我不知他如何,但論治國齊家,還是很有一套想法。
40、單天宇初時有些不信,覺得天文乃一介儒生還不至于做出這有傷風化之事,康暉正色道:此事乃令郎親眼所見,老先生不信可以問問他們。
41、一介儒生,呂巖自問事無不可對人言,且對于白素素,呂巖仿佛天生難以拒絕,便將一切據實道出。
42、溫詳之徒,皆白面儒生,烏合為群,徒恃長河以自固,若大軍濟河,必望旗震壞,不待戰也。
43、低聲吟詠的是一個中年儒生,約莫三十余歲年紀,頦下蓄了一束短須,相貌甚是清雅。
44、想起穆先生殺死白面儒生的那一掌,出手之狠辣,著實令人害怕。
45、一介儒生,一代才子,在永樂盛世,與眾多江湖兒女一起,譜寫了一曲悲壯哀婉的傳奇之歌。
46、儒生李旭陽家道中落,當再次擁有重新開始的機會時,他放棄了以往所謂三綱五常,作出一個鄭重無比的決定—當一個亂臣!
47、說罷,當即束裝就道,直抵朝歌,先謁河內太守馬棱,棱嘆息道:“君系儒生,應在朝就職,參贊謀猶,為何奉使到此?”。
48、我最看不上這些以退為進的儒生,壞了叢林的風氣,把出家歸隱當成了入仕的捷徑。
49、我一介儒生,一向不問江湖是非,這次只是受朋友之托,臨時代命而已,讓……
50、白衣儒生一晃身,潛蹤隱跡,步法漂忽中已消失無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