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字組詞 儒的詞語
儒字的常見組詞有:儒家、儒學、儒雅、儒教、侏儒、儒者、儒生、儒林、儒術、大儒、儒將、腐儒、名儒、焚書坑儒、犬儒、鴻儒、侏儒癥、小儒、宿儒、宏儒、迂儒、儒雅風流、儒醫、儒士、儒家經書、耆儒、鴻儒碩學、宏儒碩學、侏儒一節、侏儒觀戰,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儒字的意思
rú 1.舊時泛指讀書人:儒生。儒醫。2.古代從巫、史、祝、卜中分化出來的專司禮儀的人。3.儒家:儒術。4.通“懦(nuò)”。懦弱:偷儒轉脫。
含有儒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儒家 | 儒家 Rújiā 崇奉孔子學說的學派。其學派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張“德治”、“仁政”,重視倫理關系辭典解釋儒家 rú jiā ㄖㄨˊ ㄐㄧㄚ 先秦時期的一個思想派別,以孔子為宗師,主張禮治,強調倫常關系。后亦指崇尚孔孟之說或性理之學的學者。 《漢書.卷三○.藝文志》:「儒家者流……游于六經之中,留意于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 讀書人家。 唐.元稹〈高允恭授侍御史知雜事制〉:「允恭始以儒家子能文入官,在監察御史時,分務東臺,無所顧慮。」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二》:「福善禍淫,天自有常理。爾是儒家,乃昧自取之理,為無益之求。」 英語 Confucian school, founded by Confucius 孔子 (551-479 BC)? and Mencius 孟子 (c. 372-c. 289 BC)?德語 Konfuzianismus (S, Philos)?法語 confucianisme |
儒學 | 1.儒家學說;儒家經學。 2.元﹑明﹑清在各府﹑州﹑縣設立的供生員修業的學校。 3.指儒家學者。如《舊唐書》﹑《新唐書》﹑《元史》等皆有儒學傳。 辭典解釋儒學 rú xué ㄖㄨˊ ㄒㄩㄝˊ 儒家的思想教義。 如:「中國向來以儒學為宗。」稱舊時府廳州縣的教官為「儒學」。 《儒林外史.第一八回》:「你既是生員,如何黑夜酗酒!帶著送在儒學去!」 |
儒雅 | 儒雅 rúyǎ 風度溫文爾雅以經術自輔,其政頗雜儒雅,往往表賢顯善,不醇用誅罰。——《漢書·張敞傳》辭典解釋儒雅 rú yǎ ㄖㄨˊ ㄧㄚˇ 學養深厚,氣度雍容。 《三國志.卷一八.魏書.李典傳》:「典好學問,貴儒雅,不與諸將爭功。」 《儒林外史.第四四回》:「鎮臺見他美如冠玉,衣冠儒雅,和他行禮奉坐。」 反義詞蠻橫英語 scholarly, refined, cultured, courteous法語 érudit, raffiné, cultivé, courtois |
儒教 | 儒教 Rújiào 儒家學派。又稱“孔教”。從南北朝開始叫做儒教,跟佛教、道教并稱為三教。參看“儒家”辭典解釋儒教 rú jiào ㄖㄨˊ ㄐㄧㄠˋ 以儒家的學說教人。 《史記.卷一二四.游俠傳.朱家傳》:「魯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俠聞。」 儒家,或儒家的學說教義。 《晉書.卷一.宣帝紀》:「少有奇節,聰朗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 近義詞孔教英語 Confucianism德語 Konfuzianismus (S, Philos)?法語 confucianisme |
侏儒 | 侏儒 zhūrú(1) 身材異常矮小的人;矮子(2) ∶形容個子矮小奉化應方伯,在京與試,成績很優;因為貌頗侏儒,未能列選。—— 阿英《明朝的笑話》(3) ∶借指未成年人(4) ∶指梁上短柱辭典解釋侏儒 zhū rú ㄓㄨ ㄖㄨˊ 身材過度矮小的人。參見「侏儒癥」條。 反義詞巨人古代表演雜伎或以滑稽動作引人笑樂的藝人。 《荀子.王霸》:「俳優侏儒婦女之請謁以悖之。」 梁上短柱。 《禮記.明堂位》漢.鄭玄.注:「藻棁,畫侏儒柱,為藻文也。」 唐.韓愈〈進學解〉:「夫大木為杗,細木為桷,欂櫨侏儒,椳?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英語 dwarf, pygmy, small person, midget德語 Gnom (S)?, Zwerg (S)?, Zwergapfel (S)?, Zwergbaum (S)?, zwergenhaft (Adj)?, zwergig (Adj)?法語 nain, pygmée |
儒者 | 尊崇儒學﹑通習儒家經書的人。漢以后泛指一般讀書人。 辭典解釋儒者 rú zhě ㄖㄨˊ ㄓㄜˇ 研究儒家學術的人。后泛指讀書人。 《荀子.儒效》:「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 《儒林外史.第一回》:「今得見先生儒者氣像,不覺功利之見頓消。」 英語 Confucian法語 confucianiste, confucéen |
儒生 | 儒生 rúshēng 指遵從儒家學說的讀書人。后來泛指讀書人云間有儒生 莫后光見之。—— 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辭典解釋儒生 rú shēng ㄖㄨˊ ㄕㄥ 研習儒家學說的學者。亦泛指讀書人。 漢.王充《論衡.超奇》:「故能說一經者為儒生,博覽古今者為通人。」 《三國演義.第八六回》:「人皆言東吳多賢,誰想懼一儒生!」 英語 Confucian scholar (old)?法語 érudit Confucéen (arch.)? |
儒林 | 儒林 rúlín 儒家學者之群辭典解釋儒林 rú lín ㄖㄨˊ ㄌㄧㄣˊ 學界。 《三國志.卷二四.魏書.高柔傳》:「遂使儒林之群,幽隱而不顯。」 儒家的著作。 三國魏.曹植〈魏德論〉:「既游精于萬機,探幽洞深;復逍遙乎六藝,兼覽儒林。」 學官。 《南史.卷七三.孝義傳上.朱文濟傳》:「自賣以葬母,太守謝濼命為儒林,不就。」 |
儒術 | 儒術 rúshù 先秦儒家的學說、原則、思想辭典解釋儒術 rú shù ㄖㄨˊ ㄕㄨˋ 儒家的學術思想。 《荀子.富國》:「故儒術誠行,則天下大而富、使而功。」 |
大儒 | 大儒 dàrú 舊時指學問淵博而著名的學者辭典解釋大儒 dà rú ㄉㄚˋ ㄖㄨˊ 道德學問修養極高的學者。 《漢書.卷七三.韋賢傳》:「賢為人質樸少欲,篤志于學,兼通禮、尚書,以詩教授,號稱鄒魯大儒。」 |
儒將 | 儒將 rújiàng 有文人風度的將帥辭典解釋儒將 rú jiàng ㄖㄨˊ ㄐㄧㄤˋ 兼具讀書人才識與風度的將領。 宋.蘇轍〈次韻王君北都偶成〉詩三首之一:「千夫奉儒將,百獸伏麒麟。」 |
腐儒 | 腐儒 fǔrú 迂腐的儒生,只知讀書,不通世事上折隨何之功,謂何為腐儒。——《史記·黥布列傳》辭典解釋腐儒 fǔ rú ㄈㄨˇ ㄖㄨˊ 思想陳腐不合時宜的儒生。 《荀子.非相篇》:「故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腐儒之謂也。』」 《三國演義.第二三回》:「腐儒舌劍,反自殺矣!」 近義詞冬烘反義詞名宿 |
名儒 | 著名的儒者。 辭典解釋名儒 míng rú ㄇㄧㄥˊ ㄖㄨˊ 有名的儒者或學者。 《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宣帝循武帝故事,招選名儒俊材置左右。」 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三折》:「他不是閑游的浪子,多敢是一個取應的名儒。」 |
焚書坑儒 | 焚書坑儒 fénshū-kēngrú 指秦始皇焚燒典籍、坑殺儒生之事——亦作“燔書坑儒”辭典解釋焚書坑儒 fén shū kēng rú ㄈㄣˊ ㄕㄨ ㄎㄥ ㄖㄨˊ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言儒生是古非今,反對批評朝政、法令,因此建議除了秦記、醫藥、卜筮、種樹等書外,一律燒毀,及談論詩書或以古非今者皆誅戮。次年,方士、儒生盧生等為始皇求不到仙藥,之后,盧生、侯生不滿始皇剛愎暴戾而逃亡,始皇大怒,于咸陽坑殺四百六十余名儒生。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 |
犬儒 | 犬儒 quǎnrú 原指古希臘抱有玩世不恭思想的一派哲學家,后來泛指玩世不恭的人,尤指知識分子 |
鴻儒 | 鴻儒 hóngrú 博學的人。鴻,大。儒,讀書有學問的人往來無白丁,談笑有鴻儒。——唐· 劉禹錫《陋室銘》辭典解釋鴻儒 hóng rú ㄏㄨㄥˊ ㄖㄨˊ 博學的儒者。 漢.王充《論衡.超奇》:「能精思著文,連結篇章者為鴻儒。」 唐.劉禹錫〈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也稱為「宏儒」、「鴻生」。 |
侏儒癥 | 侏儒癥 zhūrúzhèng 生長受到障礙的病態由一個隱性基因引起的侏儒癥辭典解釋侏儒癥 zhū rú zhèng ㄓㄨ ㄖㄨˊ ㄓㄥˋ 在孩童期間因腦下腺生長激素不足,或因佝僂病導致骨骼發育不全,不能生長至成人的高度,稱為「侏儒癥」。 英語 pituitary dwarfism德語 Kleinwuchs (S, Med)?法語 nanisme |
小儒 | 小儒 xiǎorú(1) 指眼光狹小的愚陋讀書人小儒規規焉。——清· 黃宗羲《原君》(2) 又導源于小儒 |
宿儒 | 宿儒 sùrú 年高而博學的讀書人因為他是淵博的宿儒,決不至于不知道。——魯迅《朝花夕拾》是時宿儒有清河胡常,與 方進同經, 常為先進,名譽出 方進下。——《漢書·翟方進傳》請召宿儒奧學,校定六籍。——《舊唐書·鄭覃傳》辭典解釋宿儒 sù rú ㄙㄨˋ ㄖㄨˊ 老成博學之士。《后漢書.卷六三.李固傳》:「見諸侍中并皆年少,無一宿儒大人可顧問者,誠可嘆息。」也作「夙儒」。 英語 experienced scholar, old expert in the field |
宏儒 | 宏儒 hóngrú 大儒。泛指博學之士 |
分類查看組詞
儒字組詞(2個字)
儒家
儒學
儒雅
儒教
侏儒
儒者
儒生
儒林
儒術
大儒
儒將
腐儒
名儒
犬儒
鴻儒
小儒
宿儒
宏儒
迂儒
儒醫
儒士
耆儒
儒鄉
淺儒
碩儒
儒職
鴻儒
儒將
業儒
豎儒
儒俠
儒風
純儒
遺儒
儒業
貿儒
儒貴
儒戶
儒緩
儒閨
儒學
儒賢
聖儒
羅儒
西儒
儒帥
兼儒
儒侶
鉅儒
淵儒
儒輸
貧儒
儒鄕
愚儒
生儒
後儒
真儒
臞儒
師儒
儒宮
儒術
儒醫
儒關
洪儒
儒彥
八儒
儒紳
儒裝
盜儒
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