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兵造句
“屯兵”的解釋
1、開言崇圣典,用武若通神。三國英雄士,四朝經濟臣。屯兵驅虎豹,養子得麒麟。諸葛常談羨,能回天地春!
2、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帶鐵甲馬軍入城,橫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
3、墓多為漢代官兵,相傳是霍去病屯兵之地.
4、墓地西北有紫英城和古代屯兵的營盤遺址.
5、1812年春,拿破侖在俄國邊境屯兵60萬。
6、衛尉是一個武職,掌門衛屯兵,這是皇宮的衛兵司令。
7、明朝末年為拱衛北京,乃于畿輔咽喉盧溝建此屯兵城,名日"拱極"。
8、屯兵營田,地主的莊園、漕運的驛棧、倉庫,以至皇帝游覽的湖淀和行宮,供應皇家的果園、菜莊和牛羊牧場等等,無不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跡。
9、董卓屯兵虎牢,截諸侯中路,今可勒兵一半迎敵。
10、艾倫能夠變成巨人的事情,要是被城墻內部的駐屯兵團知道,必然會引起軒然大波,甚至會把艾倫以及他們三人當做巨人同伙。
11、因他屯兵的地方“地勢高敞,人庶昌盛”高昌因此得名。
12、據黃沙堡屯兵將領的后代、89歲的蔡金山稱,他的祖先,屯兵將士中的12人之一,明永樂6年攜家帶眷,和數百士兵一起來到黃沙堡。
13、識者曰,孫吳時,魯子敬屯兵于此,蓋其兵糧所遺也。
14、派20萬屯兵入黔戍守邊疆制約剛統一的云南,稱為“屯軍”;另發配百萬移民協助開發貴州,稱為“填南”。
15、山巔平坦,有插旗頂、飲馬灣、西校場、龍墩、繡墩等景點和古代屯兵足跡。
16、塞外官吏士卒,本來就不是什么孝子順孫,都是因為有罪過才被遷徙去補充邊疆的屯兵。
17、第無以難,乃撤錦州、右屯、大、小凌河及松山、杏山、塔山守具,盡驅屯兵入關,委棄米粟十余萬,而死亡載途,哭聲震野,民怨而軍益不振。
18、和御林軍一出現就全副武裝不一樣的是,如果民兵想要擁有一套全身的行裝就必須通過鐵匠鋪,天甲府,屯兵府得到支援才行。
19、事聞,命省臺樞府及公雜議,眾是公言,未報,歲余果叛,屯兵千人盡沒,咸服先見。
20、在商洛這塊土地上,曾經演繹著夏禹治水、倉頡造字、商鞅封邑、四晧隱居、闖王屯兵等一個個鮮活的歷史故事。
21、民族文化濃厚,在咸豐和同治年間苗族反清抗暴首領張秀眉、楊大六屯兵雷公坪,當年的點將臺、花街路、軍用井、關卡、哨所等遺址尚存。
22、在今詔安縣太平山白葉村附近,有一個山嶺,相傳為陳吊眼屯兵之處,鄉人稱此嶺為“陳吊嶺”。
23、九龍江,亦名漳州河,是福建省僅次于閩江的第二大河流,最早名"柳營江",因六朝以來"戍閩者屯兵于龍溪,阻江為界,插柳為營"故名。
24、很快樊噲在宣漢境內將軍坪大敗楚兵,然后屯兵今樊噲店,南壩的鹿走山,七里的峨城山和宣漢與萬源交界的霸王城等地。
25、元末朱元璋也曾居山屯兵,并收編了當地華云龍等農民起義軍力量而南下滁陽城,遂統一中國。
26、不出三月,袁紹便會揮兵去取幽州,主公只要屯兵在幽州等待,到時戰事一起,袁紹回兵不及,我們只管乘虛而入,巨州就可輕取。
27、又說宋時李寶破金兵屯兵處用石臼杵米而得名。
28、《瓊臺志·山川》記載,儋縣馬蝗山“傳說曾屯兵于此,后人每掘得銅鼓、鉦、鐺等物”。
29、第一次北伐的高梁河之戰,宋軍以疲憊之師伐遼,屯兵以堅城之下,又不作打援的準備,結果被遼國騎兵以逸待勞予以擊敗。
30、若于此設將屯兵,筑城置營,且耕且守,據海洋之要害,斷諸夷之往來,則尤為長駕遠馭之策”。
31、南面精靈森林雖無大動作,但也是屯兵百萬駐扎關外,其心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只等待時機成熟便將發起狂濤駭浪的攻擊。
32、在平型嶺南麓關西兩公里處建關堡,為屯兵之所。
33、清軍一直屯兵虎視,等我內斗方酣之時,很可能突然進擊。
34、這三兄弟,每個手里握著一個大隊,尤其是許虎,主持虎頭山密秘屯兵屯田,實力隱隱后來者居上,成為眾人之首。
35、綜合各方面的考慮,岑毓英認為,“*彎之事,當以省刑薄斂,固結民心為上;分路屯兵,嚴守陸地次之;添扎營壘,保守海口炮臺又次之。

關于屯兵的詩句
其它詞語造句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