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的讀音 三秋的意思
三秋 (詞語釋義)三秋,江南農民根據時令和收、種、管三項農事所定的名稱。
- 三
- 秋
“三秋”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ān qiū]
- 漢字注音:
- ㄙㄢ ㄑㄧㄡ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是
“三秋”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三秋 sānqiū
(1) [the three autumn jobs (harvesting, ploughing and sowing)]∶指秋收、秋耕、秋播
(2) [the three months of autumn]∶指秋季的三個月
(3) [the third month of autumn]∶秋季的第三個月,即農歷九月
(4) [three years]∶指三年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李白《江夏行》
辭典解釋
三秋 sān qiū ㄙㄢ ㄑㄧㄡ 三年。
《詩經.王風.采葛》:「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秋天。因秋天分為初秋、仲秋、季秋,故合稱為「三秋」。
《文選.王融.永明十一年 策秀才文五首之一》:「幸四境無虞,三秋式稔。」
唐.李善.注:「秋有三月,故曰三秋 。」
深秋。指秋季的第三個月。
唐.王勃〈滕王閣序〉:「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唐.白行簡〈李都尉重陽日得蘇屬國書〉詩:「三秋異鄉節,一紙故人書。」
網絡解釋
三秋 (詞語釋義)
三秋,江南農民根據時令和收、種、管三項農事所定的名稱。
“三秋”的單字解釋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表示多數或多次:三思。三緘其口。3.姓。
【秋】:1.秋季:深秋。秋風。秋雨。秋高氣爽。2.莊稼成熟或成熟時節:麥秋。大秋。3.指一年的時間:千秋萬歲。一日不見,如隔三秋。4.指某個時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秋。危急存亡之秋。5.姓。6.見〖秋千〗。
“三秋”的相關成語
“三秋”的相關詞語
“三秋”造句
重湖疊山獻清嘉,肖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
江聲雨勢三秋急,雪片冰花五月饒。休勒移文北山去,他年來赴石梁招。
誰分迢迢經兩歲,誰能脈脈待三秋。情知唾井終無理,情知覆水也難收。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
怎知兩載相思日,想煞三秋夢里人。
九月黃花映晚霞,滿倉稻谷喜農家。三秋寒露摧紅葉,一季驕陽照碧華。老驥不嫌征路遠,桑榆怎嘆日西斜。蒼顏笑睹西山景,莫學無知井底蛙。
重湖疊岳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重湖疊山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才一天沒見,小芳、小王就有一日三秋之感。
* 三秋的讀音是:sān qiū,三秋的意思:三秋 (詞語釋義)三秋,江南農民根據時令和收、種、管三項農事所定的名稱。
基本解釋
三秋 sānqiū
(1) [the three autumn jobs (harvesting, ploughing and sowing)]∶指秋收、秋耕、秋播
(2) [the three months of autumn]∶指秋季的三個月
(3) [the third month of autumn]∶秋季的第三個月,即農歷九月
(4) [three years]∶指三年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李白《江夏行》
辭典解釋
三秋 sān qiū ㄙㄢ ㄑㄧㄡ三年。
《詩經.王風.采葛》:「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秋天。因秋天分為初秋、仲秋、季秋,故合稱為「三秋」。
《文選.王融.永明十一年 策秀才文五首之一》:「幸四境無虞,三秋式稔。」
唐.李善.注:「秋有三月,故曰三秋 。」
深秋。指秋季的第三個月。
唐.王勃〈滕王閣序〉:「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唐.白行簡〈李都尉重陽日得蘇屬國書〉詩:「三秋異鄉節,一紙故人書。」
三秋 (詞語釋義)
三秋,江南農民根據時令和收、種、管三項農事所定的名稱。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表示多數或多次:三思。三緘其口。3.姓。
【秋】:1.秋季:深秋。秋風。秋雨。秋高氣爽。2.莊稼成熟或成熟時節:麥秋。大秋。3.指一年的時間:千秋萬歲。一日不見,如隔三秋。4.指某個時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秋。危急存亡之秋。5.姓。6.見〖秋千〗。
重湖疊山獻清嘉,肖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
江聲雨勢三秋急,雪片冰花五月饒。休勒移文北山去,他年來赴石梁招。
誰分迢迢經兩歲,誰能脈脈待三秋。情知唾井終無理,情知覆水也難收。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
怎知兩載相思日,想煞三秋夢里人。
九月黃花映晚霞,滿倉稻谷喜農家。三秋寒露摧紅葉,一季驕陽照碧華。老驥不嫌征路遠,桑榆怎嘆日西斜。蒼顏笑睹西山景,莫學無知井底蛙。
重湖疊岳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重湖疊山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才一天沒見,小芳、小王就有一日三秋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