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舍法的讀音 三舍法的意思
三舍法 三舍法是北宋王安石變法科目之一,即用學校教育取代科舉考試。“三舍法”,是把太學分為外舍、內舍、上舍三等,外舍2000人,內舍300人,上舍100人。官員子弟可以免考試即時入學,而平民子弟需經考試合格入學。“上等以官,中等免禮部試,下等免解”,后來地方官學也推行此法,反映了班級教學的特色。這一改革措施,事實上將太學變成了科舉的一個層次,學校徹底變成了選官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
- 三
- 舍
- 法
“三舍法”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ān shè fǎ]
- 漢字注音:
- ㄙㄢ ㄕㄜˋ ㄈㄚˇ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三舍法”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宋神宗時取士法,為元豐新法之一。其法分太學為外舍、內舍、上舍,別生員為三等而置之。依一定年限和條件,由外舍升入內舍繼而升上舍。最后按科舉考試法,分別規定其出身并授以官職。在舍讀經為主,以濟當時科舉偏重文詞之不足。
網絡解釋
三舍法
三舍法是北宋王安石變法科目之一,即用學校教育取代科舉考試。“三舍法”,是把太學分為外舍、內舍、上舍三等,外舍2000人,內舍300人,上舍100人。官員子弟可以免考試即時入學,而平民子弟需經考試合格入學。“上等以官,中等免禮部試,下等免解”,后來地方官學也推行此法,反映了班級教學的特色。這一改革措施,事實上將太學變成了科舉的一個層次,學校徹底變成了選官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
“三舍法”的單字解釋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表示多數或多次:三思。三緘其口。3.姓。
【舍】:[shè]1.房屋:宿舍。校舍。2.舍間:敝舍。寒舍。3.養家畜的圈:豬舍。牛舍。4.謙辭,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低的或同輩年紀小的親屬:舍侄。舍弟。5.姓。6.古代行軍三十里為一舍:退避三舍。[shě]1.舍棄:四舍五入。舍近求遠。2.施舍:舍粥。舍藥。
【法】:1.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受國家強制力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的總稱,包括法律、法令、條例、命令、決定等:合法。犯法。變法。軍法。婚姻法。繩之以法。依法治國。2.方法;方式:辦法。用法。土法。加法。這件事沒法兒辦。3.標準;模范;可以仿效的:法帖。法書。取法乎上。4.仿效;效法:師法。法其遺志。5.佛教的道理:佛法。現身說法。6.法術:作法。斗(dòu)法。7.姓。8.指法國:法語。法文。9.法拉的簡稱。一個電容器,充以1庫電量時,電勢升高1伏,電容就是1法。
“三舍法”的相關詞語
* 三舍法的讀音是:sān shè fǎ,三舍法的意思:三舍法 三舍法是北宋王安石變法科目之一,即用學校教育取代科舉考試。“三舍法”,是把太學分為外舍、內舍、上舍三等,外舍2000人,內舍300人,上舍100人。官員子弟可以免考試即時入學,而平民子弟需經考試合格入學。“上等以官,中等免禮部試,下等免解”,后來地方官學也推行此法,反映了班級教學的特色。這一改革措施,事實上將太學變成了科舉的一個層次,學校徹底變成了選官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
基本解釋
宋神宗時取士法,為元豐新法之一。其法分太學為外舍、內舍、上舍,別生員為三等而置之。依一定年限和條件,由外舍升入內舍繼而升上舍。最后按科舉考試法,分別規定其出身并授以官職。在舍讀經為主,以濟當時科舉偏重文詞之不足。三舍法
三舍法是北宋王安石變法科目之一,即用學校教育取代科舉考試。“三舍法”,是把太學分為外舍、內舍、上舍三等,外舍2000人,內舍300人,上舍100人。官員子弟可以免考試即時入學,而平民子弟需經考試合格入學。“上等以官,中等免禮部試,下等免解”,后來地方官學也推行此法,反映了班級教學的特色。這一改革措施,事實上將太學變成了科舉的一個層次,學校徹底變成了選官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表示多數或多次:三思。三緘其口。3.姓。
【舍】:[shè]1.房屋:宿舍。校舍。2.舍間:敝舍。寒舍。3.養家畜的圈:豬舍。牛舍。4.謙辭,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低的或同輩年紀小的親屬:舍侄。舍弟。5.姓。6.古代行軍三十里為一舍:退避三舍。[shě]1.舍棄:四舍五入。舍近求遠。2.施舍:舍粥。舍藥。
【法】:1.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受國家強制力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的總稱,包括法律、法令、條例、命令、決定等:合法。犯法。變法。軍法。婚姻法。繩之以法。依法治國。2.方法;方式:辦法。用法。土法。加法。這件事沒法兒辦。3.標準;模范;可以仿效的:法帖。法書。取法乎上。4.仿效;效法:師法。法其遺志。5.佛教的道理:佛法。現身說法。6.法術:作法。斗(dòu)法。7.姓。8.指法國:法語。法文。9.法拉的簡稱。一個電容器,充以1庫電量時,電勢升高1伏,電容就是1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