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文的讀音 不成文的意思
不成文 不成文,用來形容無法或者是沒有用書面文字描述的一種規章、制度、做事方法等。一般是一種習慣或者未經書面描述的通常做法,也指不好意思說出口的事情或無法冠冕堂皇的規定。
- 不
- 成
- 文
“不成文”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ù chéng wén]
- 漢字注音:
- ㄅㄨˋ ㄔㄥˊ ㄨㄣ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是
“不成文”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沒有用文字固定下來的。辭典解釋
不成文 bù chéng wén ㄅㄨˋ ㄔㄥˊ ㄨㄣˊ 不能織成經緯文理。《文選.曹植.雜詩六首之三》:「明晨秉機杼,日昃不成文。」也作「不成章」。
英語 unwritten (rule)?
德語 ungeschrieben
法語 non-écrit (règle)?
網絡解釋
不成文
不成文,用來形容無法或者是沒有用書面文字描述的一種規章、制度、做事方法等。一般是一種習慣或者未經書面描述的通常做法,也指不好意思說出口的事情或無法冠冕堂皇的規定。
“不成文”的單字解釋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成】:1.完成;成功(跟“敗”相對):大功告成。事情成了。2.成全:成人之美。玉成其事。3.成為;變為:百煉成鋼。雪化成水。4.成果;成就:坐享其成。一事無成。5.生物生長到定形、成熟的階段:成蟲。成人。6.已定的;定形的;現成的:成規。成見。成例。成藥。7.表示達到一個單位(強調數量多或時間長):成批生產。成千成萬。成年累月。水果成箱買便宜。8.表示答應、許可:成!就這么辦吧。9.表示有能力:他可真成!什么都難不住他。10.姓。11.十分之一叫一成:九成金。村里今年收的莊稼比去年增加兩成。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不成文”的相關成語
“不成文”的相關詞語
“不成文”造句
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學,不成其德。
在有者悠久歷史的中國,有這樣一個不成文的規則,很多事情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但是在這方面的大量心理研究表面,有條不成文規定,如果你在經受艱難之后變得要強一些,那可能不是因為那些艱難的時光。
顯而易見,作為不成文法的判例法,它具有自己獨特的特征。
與時裝界所有不成文的規則背道而馳,阿瑪尼首要的審美觀點始終不變:化繁為簡,去浮存真,看似漫不經心,其實優雅非凡。
在這種不成文法底下,人們就不愿意去動腦筋了。
機動船在遇到帆船時必須讓其先行,這是一條不成文的航海規則.
英國小說有一條不成文法,小說中的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一樣在結婚時應該還保持著童貞,這條不成文法在他的作品中被拋在一邊了,幾乎可以說是自從菲爾丁以來的第一次。喬治·奧威爾
在制定法中,不成文法是多數,成文法則較少。
我想上述的“不成文規定”只是問題的其中一個方面。
* 不成文的讀音是:bù chéng wén,不成文的意思:不成文 不成文,用來形容無法或者是沒有用書面文字描述的一種規章、制度、做事方法等。一般是一種習慣或者未經書面描述的通常做法,也指不好意思說出口的事情或無法冠冕堂皇的規定。
基本解釋
沒有用文字固定下來的。辭典解釋
不成文 bù chéng wén ㄅㄨˋ ㄔㄥˊ ㄨㄣˊ不能織成經緯文理。《文選.曹植.雜詩六首之三》:「明晨秉機杼,日昃不成文。」也作「不成章」。
英語 unwritten (rule)?
德語 ungeschrieben
法語 non-écrit (règle)?
不成文
不成文,用來形容無法或者是沒有用書面文字描述的一種規章、制度、做事方法等。一般是一種習慣或者未經書面描述的通常做法,也指不好意思說出口的事情或無法冠冕堂皇的規定。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成】:1.完成;成功(跟“敗”相對):大功告成。事情成了。2.成全:成人之美。玉成其事。3.成為;變為:百煉成鋼。雪化成水。4.成果;成就:坐享其成。一事無成。5.生物生長到定形、成熟的階段:成蟲。成人。6.已定的;定形的;現成的:成規。成見。成例。成藥。7.表示達到一個單位(強調數量多或時間長):成批生產。成千成萬。成年累月。水果成箱買便宜。8.表示答應、許可:成!就這么辦吧。9.表示有能力:他可真成!什么都難不住他。10.姓。11.十分之一叫一成:九成金。村里今年收的莊稼比去年增加兩成。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學,不成其德。
在有者悠久歷史的中國,有這樣一個不成文的規則,很多事情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但是在這方面的大量心理研究表面,有條不成文規定,如果你在經受艱難之后變得要強一些,那可能不是因為那些艱難的時光。
顯而易見,作為不成文法的判例法,它具有自己獨特的特征。
與時裝界所有不成文的規則背道而馳,阿瑪尼首要的審美觀點始終不變:化繁為簡,去浮存真,看似漫不經心,其實優雅非凡。
在這種不成文法底下,人們就不愿意去動腦筋了。
機動船在遇到帆船時必須讓其先行,這是一條不成文的航海規則.
英國小說有一條不成文法,小說中的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一樣在結婚時應該還保持著童貞,這條不成文法在他的作品中被拋在一邊了,幾乎可以說是自從菲爾丁以來的第一次。喬治·奧威爾
在制定法中,不成文法是多數,成文法則較少。
我想上述的“不成文規定”只是問題的其中一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