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東夏的讀音 東夏的意思

    東夏 (中國歷史政權)東夏(1217-1233)即大真國復國后的國名,朝鮮史書稱東真國,是13世紀時蒲鮮萬奴在中國東北建立的一個國家。蒲鮮萬奴原為金朝將領,他于貞祐三年即1215年自立為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分割了金國的大部分地盤,也標志著金國進入末期。1216年降于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國號東夏。勢力最大時,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龍江省阿城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今遼寧省丹東九連城),東南到曷懶路(今朝鮮咸鏡北道吉州)與恤品路(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雙城子)。大真國前期的政治中心在咸平(今遼寧開原北),復國后移至南京(今吉林圖們市城子山)。1233年,蒙古窩闊臺派皇子貴由滅之。
    • dōng
    • xià

    “東夏”的讀音

    拼音讀音
    [dōng xià]
    漢字注音:
    ㄉㄨㄥ ㄒㄧㄚˋ
    簡繁字形:
    東夏
    是否常用:

    “東夏”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古代泛指中國東部。 2.金元之際的國名。金宣宗時,蒲鮮萬奴據遼東自立,國號大真,歷史上亦稱東真。后降元;復叛,稱東夏。元太宗時滅于元。參閱《元史·太祖紀》及《太宗紀》。

    網絡解釋

    東夏 (中國歷史政權)

    東夏(1217-1233)即大真國復國后的國名,朝鮮史書稱東真國,是13世紀時蒲鮮萬奴在中國東北建立的一個國家。蒲鮮萬奴原為金朝將領,他于貞祐三年即1215年自立為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分割了金國的大部分地盤,也標志著金國進入末期。1216年降于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國號東夏。勢力最大時,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龍江省阿城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今遼寧省丹東九連城),東南到曷懶路(今朝鮮咸鏡北道吉州)與恤品路(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雙城子)。大真國前期的政治中心在咸平(今遼寧開原北),復國后移至南京(今吉林圖們市城子山)。1233年,蒙古窩闊臺派皇子貴由滅之。

    “東夏”的單字解釋

    】:1.方位詞。四個主要方向之一,太陽升起的一邊:東邊兒。東方。東風。東城。城東。大江東去。2.主人(古時主位在東,賓位在西):房東。股東。東家。3.東道:我做東,請你們吃飯。4.姓。
    】:1.夏季,一年的第二季,大體是農歷四月至六月。2.指中國:華夏。3.朝代名。1.(約前2070—約前160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相傳為夏后氏部落聯盟首領禹所建立。曾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陽翟(今河南禹縣)等地。傳到桀,為商湯所滅。2.十六國之一(407—431)。匈奴族赫連勃勃建立。建都統萬城(今陜西靖邊東北)。為吐谷渾所滅。3.(1032—1227)。北宋時黨項族李元昊(hào)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建都興慶(今寧夏銀川),史稱西夏。為蒙古所滅。

    “東夏”的相關詞語

    * 東夏的讀音是:dōng xià,東夏的意思:東夏 (中國歷史政權)東夏(1217-1233)即大真國復國后的國名,朝鮮史書稱東真國,是13世紀時蒲鮮萬奴在中國東北建立的一個國家。蒲鮮萬奴原為金朝將領,他于貞祐三年即1215年自立為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分割了金國的大部分地盤,也標志著金國進入末期。1216年降于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國號東夏。勢力最大時,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龍江省阿城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今遼寧省丹東九連城),東南到曷懶路(今朝鮮咸鏡北道吉州)與恤品路(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雙城子)。大真國前期的政治中心在咸平(今遼寧開原北),復國后移至南京(今吉林圖們市城子山)。1233年,蒙古窩闊臺派皇子貴由滅之。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