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臺的讀音 二人臺的意思
- 二
- 人
- 臺
“二人臺”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èr rén tái]
- 漢字注音:
- ㄦˋ ㄖㄣˊ ㄊㄞˊ
- 簡繁字形:
- 二人臺
- 是否常用:
- 是
“二人臺”的意思
基本解釋
網絡解釋
“二人臺”的單字解釋
【二】:1.數目。一加一的和。2.序數:一窮二白。3.兩樣:不二價。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男人。女人。人們。人類。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冊。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長大成人。4.指某種人:工人。軍人。主人。介紹人。5.別人:人云亦云。待人誠懇。6.指人的品質、性格或名譽:丟人。這個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實。7.指人的身體或意識:這兩天人不大舒服。送到醫院人已經昏迷過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們這里正缺人。9.(Rén)姓。
【臺】:[tái]1.平而高的建筑物,便于在上面遠望:瞭望臺。塔臺。亭臺樓閣。2.公共場所室內外高出地面便于講話或表演的設備(用磚砌或用木料制成):講臺。舞臺。主席臺。3.某些做座子用的器物:鍋臺。磨臺。燈臺。蠟臺。4.(臺兒)像臺的東西:井臺。窗臺兒。5.桌子或類似桌子的器物:寫字臺。梳妝臺。乒乓球臺。6.a)用于整場演出的戲劇、歌舞等:一臺戲。一臺晚會。b)用于機器、儀器等:一臺機床。三臺天文望遠鏡。7.指臺灣省:臺胞。8.敬辭,舊時用于稱呼對方或跟對方有關的動作:兄臺。臺鑒。9.姓。10.見〖臺風〗1。[tāi]臺州(Tāizhōu),地名;天臺(Tiāntāi),山名,又地名,都在浙江。
“二人臺”的相關詞語
“二人臺”造句
二人臺以它豐富的內容,簡潔風趣的語言,成為了人民的精神食糧,滲透生活的各個角落。
康保東路二人臺已走過140余年的發展歷程,至今仍活躍在河北省北部城鄉的文藝舞臺上。
內蒙古西路二人臺雖然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是它在蒙漢人民文化生活中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反之,與“二人臺”有不少相似之處的姐妹藝術“二人轉”卻異常紅火,并日漸受到全國觀眾的認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從小受爺爺影響和熏陶,我也喜歡聽二人臺了.
東路二人臺的唱腔則婉轉流暢,旋律變化多端。
悠揚動聽、柔和優美的二人臺《走西口》,最早從被授予自治區十佳文化大院稱號的薩拉齊鎮大北村郭小平文化大院里傳出。
第三章:通過以上的研究分析,這一部分以角色劃分的方式對二人臺演唱特點予以論述。
而笛子演奏中特殊技巧的特殊運用,則能更加增強樂曲的表現力,吹奏出“二人臺”獨特的鄉土風格。
他們以各自地區民族風俗風情為切入點,舉辦那達慕、馬頭琴、蒙古長調、安代舞、二人臺等文化節慶活動。
* 二人臺的讀音是:èr rén tái,二人臺的意思:

【二】:1.數目。一加一的和。2.序數:一窮二白。3.兩樣:不二價。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男人。女人。人們。人類。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冊。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長大成人。4.指某種人:工人。軍人。主人。介紹人。5.別人:人云亦云。待人誠懇。6.指人的品質、性格或名譽:丟人。這個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實。7.指人的身體或意識:這兩天人不大舒服。送到醫院人已經昏迷過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們這里正缺人。9.(Rén)姓。
【臺】:[tái]1.平而高的建筑物,便于在上面遠望:瞭望臺。塔臺。亭臺樓閣。2.公共場所室內外高出地面便于講話或表演的設備(用磚砌或用木料制成):講臺。舞臺。主席臺。3.某些做座子用的器物:鍋臺。磨臺。燈臺。蠟臺。4.(臺兒)像臺的東西:井臺。窗臺兒。5.桌子或類似桌子的器物:寫字臺。梳妝臺。乒乓球臺。6.a)用于整場演出的戲劇、歌舞等:一臺戲。一臺晚會。b)用于機器、儀器等:一臺機床。三臺天文望遠鏡。7.指臺灣省:臺胞。8.敬辭,舊時用于稱呼對方或跟對方有關的動作:兄臺。臺鑒。9.姓。10.見〖臺風〗1。[tāi]臺州(Tāizhōu),地名;天臺(Tiāntāi),山名,又地名,都在浙江。
二人臺以它豐富的內容,簡潔風趣的語言,成為了人民的精神食糧,滲透生活的各個角落。
康保東路二人臺已走過140余年的發展歷程,至今仍活躍在河北省北部城鄉的文藝舞臺上。
內蒙古西路二人臺雖然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是它在蒙漢人民文化生活中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反之,與“二人臺”有不少相似之處的姐妹藝術“二人轉”卻異常紅火,并日漸受到全國觀眾的認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從小受爺爺影響和熏陶,我也喜歡聽二人臺了.
東路二人臺的唱腔則婉轉流暢,旋律變化多端。
悠揚動聽、柔和優美的二人臺《走西口》,最早從被授予自治區十佳文化大院稱號的薩拉齊鎮大北村郭小平文化大院里傳出。
第三章:通過以上的研究分析,這一部分以角色劃分的方式對二人臺演唱特點予以論述。
而笛子演奏中特殊技巧的特殊運用,則能更加增強樂曲的表現力,吹奏出“二人臺”獨特的鄉土風格。
他們以各自地區民族風俗風情為切入點,舉辦那達慕、馬頭琴、蒙古長調、安代舞、二人臺等文化節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