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怎么讀 仡的意思

漢字 | 仡 |
---|---|
讀音 |
|
注音 | ㄧˋ|ㄍㄜ |
部首 | [亻] 單人旁 |
筆畫 | 總筆畫:5 部外:3 |
異體字 | ?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4EE1 |
其它編碼 | 五筆:wtnn 倉頡:oon 鄭碼:nmyd 四角:28217 |
筆順編碼 | 32315 |
筆順筆畫 | ノ丨ノ一フ |
筆順名稱 | 撇 豎 撇 橫 橫折彎鉤/橫斜鉤 |
仡字的意思
1.〔仡仡〕
2.強壯勇敢。
3.高大。
[gē]〔仡佬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人口4.4萬(1990年)。分布在貴州省西部、廣西壯族自治區隆林和云南省文山等地區。有本民族語言,兼通漢語和當地人數較多的少數民族語。建有貴州省道真、務川兩個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等自治地方。
仡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仡
yì ㄧˋ
◎ 勇猛雄壯的樣子:仡仡(a.壯勇。b.高大)。仡然。仡栗(迅速的樣子)。
其它字義
● 仡
gē ㄍㄜˉ
◎ 〔仡佬族〕中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于貴州省。
英語 strong; valiant
德語 mutig, tapfer
法語 fort,braver
仡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仡 gē
基本詞義
◎ 仡 yì
〈形〉
(1) 壯勇 [upright]
仡然從乎趙盾而入。——《公羊傳》
(2) 又如:仡勇(壯勇,英武);仡然(壯勇的樣子);仡仡(勇壯的樣子)
(3) 聳立 [towering]
崇墉仡仡。——《詩·大雅·皇矣》
(4) 又如:仡仡(高聳的樣子);仡立(直立不動)
(5) 另見 gē
仡字的辭典解釋
勇猛、健壯。《公羊傳·宣公六年》:「仡然從乎趙盾而入,放乎堂下而立。」《文選·何晏·景福殿賦》:「華鐘杌其高懸,悍獸仡以儷陳。」
動抬頭。《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放散畔岸驤以孱顏。」《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奔虎攫挐以梁倚,仡奮舋而軒鬐。」
仡ㄑㄧˋqì參見「仡佬族 」條。
康熙字典解釋
仡【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畫:5畫,部外筆畫:3畫
《廣韻》《韻會》《正韻》??魚乞切,音??。壯勇貌。《博雅》仡仡,曁曁,武也。《書·秦誓》仡仡勇夫。《詩·大雅》崇墉仡仡。《毛傳》仡仡,高大也。《公羊傳·宣六年》祁彌明,國之力士也。仡然從乎趙盾而入。
又《集韻》《正韻》??五忽切,音兀,動舟貌。《揚子·方言》僞謂之仡仡。不安也。《註》僞音俄。船動搖之貌也。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仡【卷八】【人部】
勇壯也。從人氣聲。《周書》曰:“??勇夫。”魚訖切
說文解字注
(仡)勇壯也。秦誓曰。仡仡勇夫。某氏曰。仡仡壯勇之夫。公羊傳。趙盾之車右祁彌明者。國之力士也。仡然從乎趙盾而入。何云。仡然壯勇皃。若詩崇墉仡仡。毛曰。高大也。引伸之義也。土部引作圪圪。從人。氣聲。魚訖切。十五部。今字作仡。周書曰。??勇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