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龍觀的讀音 伏龍觀的意思
伏龍觀 在四川省都江堰市都江堰離堆北端,都江堰工程引水點寶瓶口即在伏龍觀下方,修建年代不詳。傳說李冰父子治水時曾制服岷江孽龍,將其鎖于離堆下伏龍潭中,后人依此立祠祭祀;北宋初改名伏龍觀,始以道士掌管香火。在"5.12"大地震中伏龍觀受到重創,大地震震波穿越龍門山斷裂帶,一時間,古老的伏龍觀瓦礫飛濺,梁柱移位,身型歪斜。
- 伏
- 龍
- 觀
“伏龍觀”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fú lóng guān]
- 漢字注音:
- ㄈㄨˊ ㄌㄨㄥˊ ㄍㄨㄢ
- 簡繁字形:
- 伏龍觀
- 是否常用:
- 否
“伏龍觀”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古建筑名。在四川省·灌縣城西都江堰·離堆北端。相傳戰國·秦·蜀郡守李冰父子治水,曾制服岷江孽龍,鎖于離堆下伏龍潭中。后人立祠祭祀。
網絡解釋
伏龍觀
在四川省都江堰市都江堰離堆北端,都江堰工程引水點寶瓶口即在伏龍觀下方,修建年代不詳。傳說李冰父子治水時曾制服岷江孽龍,將其鎖于離堆下伏龍潭中,后人依此立祠祭祀;北宋初改名伏龍觀,始以道士掌管香火。在"5.12"大地震中伏龍觀受到重創,大地震震波穿越龍門山斷裂帶,一時間,古老的伏龍觀瓦礫飛濺,梁柱移位,身型歪斜。
“伏龍觀”的單字解釋
【伏】:1.身體向前靠在物體上;趴:伏案。伏在桌子上。2.低下去:起伏。此起彼伏。3.隱藏:潛伏。伏擊。晝伏夜出。4.初伏、中伏、末伏的統稱;伏天:入伏。初伏。三伏天。每伏十天。5.屈服;低頭承認;被迫接受:伏誅。6.使屈服;降伏:降龍伏虎。7.姓。8.伏特的簡稱。1安的電流通過電阻為1歐的導線時,導線兩端的電壓是1伏。
【龍】:1.傳說中一種極具靈性的動物。頭生角、鬚,身長,有鱗、爪。《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2.古代帝王的象徵。漢·王充《論衡·紀妖》:“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3.比喻首領或豪傑才俊:“人中之龍”。《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傳》:“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4.古生物學上指有腳、尾的巨大爬蟲類:“恐龍”、“雷龍”、“暴龍”、“翼手龍”。5.像龍形的長條物:“水龍”、“車水馬龍”。6.姓。如秦代有龍且。7.二一四部首之一。
“伏龍觀”的相關詞語
* 伏龍觀的讀音是:fú lóng guān,伏龍觀的意思:伏龍觀 在四川省都江堰市都江堰離堆北端,都江堰工程引水點寶瓶口即在伏龍觀下方,修建年代不詳。傳說李冰父子治水時曾制服岷江孽龍,將其鎖于離堆下伏龍潭中,后人依此立祠祭祀;北宋初改名伏龍觀,始以道士掌管香火。在"5.12"大地震中伏龍觀受到重創,大地震震波穿越龍門山斷裂帶,一時間,古老的伏龍觀瓦礫飛濺,梁柱移位,身型歪斜。
基本解釋
古建筑名。在四川省·灌縣城西都江堰·離堆北端。相傳戰國·秦·蜀郡守李冰父子治水,曾制服岷江孽龍,鎖于離堆下伏龍潭中。后人立祠祭祀。伏龍觀
在四川省都江堰市都江堰離堆北端,都江堰工程引水點寶瓶口即在伏龍觀下方,修建年代不詳。傳說李冰父子治水時曾制服岷江孽龍,將其鎖于離堆下伏龍潭中,后人依此立祠祭祀;北宋初改名伏龍觀,始以道士掌管香火。在"5.12"大地震中伏龍觀受到重創,大地震震波穿越龍門山斷裂帶,一時間,古老的伏龍觀瓦礫飛濺,梁柱移位,身型歪斜。【伏】:1.身體向前靠在物體上;趴:伏案。伏在桌子上。2.低下去:起伏。此起彼伏。3.隱藏:潛伏。伏擊。晝伏夜出。4.初伏、中伏、末伏的統稱;伏天:入伏。初伏。三伏天。每伏十天。5.屈服;低頭承認;被迫接受:伏誅。6.使屈服;降伏:降龍伏虎。7.姓。8.伏特的簡稱。1安的電流通過電阻為1歐的導線時,導線兩端的電壓是1伏。
【龍】:1.傳說中一種極具靈性的動物。頭生角、鬚,身長,有鱗、爪。《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2.古代帝王的象徵。漢·王充《論衡·紀妖》:“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3.比喻首領或豪傑才俊:“人中之龍”。《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傳》:“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4.古生物學上指有腳、尾的巨大爬蟲類:“恐龍”、“雷龍”、“暴龍”、“翼手龍”。5.像龍形的長條物:“水龍”、“車水馬龍”。6.姓。如秦代有龍且。7.二一四部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