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饔得嘗的讀音 佐饔得嘗的意思
【解釋】比喻助人為善者得善報。【出處】《國語·周語下》:“佐饔者得嘗焉,佐斗者傷焉。”【示例】王子晉云:‘~,佐斗得傷。’此書為善則預,為惡則去,不欲黨人非義之事也。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
- 佐
- 饔
- 得
- 嘗
“佐饔得嘗”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uǒ yōng dé cháng]
- 漢字注音:
- ㄗㄨㄛˇ ㄩㄥ ㄉㄜ ㄔㄤˊ
- 簡繁字形:
- 佐饔得嘗
- 是否常用:
- 否
“佐饔得嘗”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國語.周語下》:"佐者嘗焉,佐斗者傷焉。"韋昭注:",烹煎之官也。"后因稱助人為善者得善報為"佐饔得嘗"。 辭典解釋
佐饔得嘗 zuǒ yōng dé cháng ㄗㄨㄛˇ ㄩㄥ ㄉㄜˊ ㄔㄤˊ 協助烹調的人也嘗到美食。語本《國語.周語下》:「佐饔者嘗焉,佐斗者傷焉。」三國吳.韋昭.注:「饔,烹煎之官也。」后用以比喻助人行善,自己也會得到善報。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王子晉云:『佐饔得嘗,佐斗得傷。』此言為善則預,為惡則去,不欲黨人非義之事也。」
網絡解釋
【解釋】比喻助人為善者得善報。
【出處】《國語·周語下》:“佐饔者得嘗焉,佐斗者傷焉。”
【示例】王子晉云:‘~,佐斗得傷。’此書為善則預,為惡則去,不欲黨人非義之事也。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
“佐饔得嘗”的單字解釋
【佐】:1.輔佐;輔助:佐理。佐餐。2.輔佐別人的人:僚佐。3.姓。
【饔】:熟食,有時專指早飯。
【得】:[dé]1.得到(跟“失”相對):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件事辦成了你也會得些好處。2.演算產生結果:二三得六。五減一得四。3.適合:得用。得體。4.得意:自得。5.完成:飯得了。衣服還沒有做得。6.用于結束談話的時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這么辦。得了,別說了。7.用于情況不如人意的時候,表示無可奈何:得,這一張又畫壞了!8.助動詞。用在別的動詞前,表示許可(多見于法令和公文):這筆錢非經批準不得擅自動用。9.用在別的動詞前,表示可能這樣(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剛動手挖,沒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動詞后面,表示動作已經完成(多見于早期白話):出得門來。[děi]1.助動詞。需要:這個工程得三個月才能完。修這座水庫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無須”或“不用”,不說“不得”。3.助動詞。表示揣測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滿意:這個沙發坐著真得。
【嘗】:1.辨別滋味。同“嚐”。《禮記·曲禮下》:“君有疾,飲藥,臣先嘗之。”2.試探﹑試驗。《左傳?襄公十八年》:“諸侯方睦於晉,臣請嘗之。”杜預?注:“嘗,試其難易也。”3.經歷:“艱苦備嘗”﹑“飽嘗戰禍”。4.曾經。《論語?述而》:“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5.古代秋天的祭祀之一。《詩經?小雅?天保》:“禴祠烝嘗,于公先王。”毛亨?傳:“秋曰嘗。”6.姓。如秦代有嘗頞。
“佐饔得嘗”的相關詞語
* 佐饔得嘗的讀音是:zuǒ yōng dé cháng,佐饔得嘗的意思:【解釋】比喻助人為善者得善報。【出處】《國語·周語下》:“佐饔者得嘗焉,佐斗者傷焉。”【示例】王子晉云:‘~,佐斗得傷。’此書為善則預,為惡則去,不欲黨人非義之事也。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
基本解釋
《國語.周語下》:"佐者嘗焉,佐斗者傷焉。"韋昭注:",烹煎之官也。"后因稱助人為善者得善報為"佐饔得嘗"。辭典解釋
佐饔得嘗 zuǒ yōng dé cháng ㄗㄨㄛˇ ㄩㄥ ㄉㄜˊ ㄔㄤˊ協助烹調的人也嘗到美食。語本《國語.周語下》:「佐饔者嘗焉,佐斗者傷焉。」三國吳.韋昭.注:「饔,烹煎之官也。」后用以比喻助人行善,自己也會得到善報。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王子晉云:『佐饔得嘗,佐斗得傷。』此言為善則預,為惡則去,不欲黨人非義之事也。」
【解釋】比喻助人為善者得善報。
【出處】《國語·周語下》:“佐饔者得嘗焉,佐斗者傷焉。”
【示例】王子晉云:‘~,佐斗得傷。’此書為善則預,為惡則去,不欲黨人非義之事也。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
【佐】:1.輔佐;輔助:佐理。佐餐。2.輔佐別人的人:僚佐。3.姓。
【饔】:熟食,有時專指早飯。
【得】:[dé]1.得到(跟“失”相對):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件事辦成了你也會得些好處。2.演算產生結果:二三得六。五減一得四。3.適合:得用。得體。4.得意:自得。5.完成:飯得了。衣服還沒有做得。6.用于結束談話的時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這么辦。得了,別說了。7.用于情況不如人意的時候,表示無可奈何:得,這一張又畫壞了!8.助動詞。用在別的動詞前,表示許可(多見于法令和公文):這筆錢非經批準不得擅自動用。9.用在別的動詞前,表示可能這樣(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剛動手挖,沒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動詞后面,表示動作已經完成(多見于早期白話):出得門來。[děi]1.助動詞。需要:這個工程得三個月才能完。修這座水庫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無須”或“不用”,不說“不得”。3.助動詞。表示揣測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滿意:這個沙發坐著真得。
【嘗】:1.辨別滋味。同“嚐”。《禮記·曲禮下》:“君有疾,飲藥,臣先嘗之。”2.試探﹑試驗。《左傳?襄公十八年》:“諸侯方睦於晉,臣請嘗之。”杜預?注:“嘗,試其難易也。”3.經歷:“艱苦備嘗”﹑“飽嘗戰禍”。4.曾經。《論語?述而》:“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5.古代秋天的祭祀之一。《詩經?小雅?天保》:“禴祠烝嘗,于公先王。”毛亨?傳:“秋曰嘗。”6.姓。如秦代有嘗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