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牙舍利的讀音 佛牙舍利的意思
佛牙舍利 佛牙舍利:一般指釋迦牟尼佛的牙齒舍利,屬于佛舍利(牙和指等)之一。據記載,公元前486年,釋迦牟尼80歲涅槃時共留下八萬余顆舍利,其中的佛牙舍利、佛指舍利最受重視。今日之佛教界,對釋迦牟尼荼毗后究竟留下多少顆佛牙舍利,看法不一,一說佛滅度后留下四顆佛牙舍利,另一說佛滅度后留下七顆佛牙舍利。 佛牙舍利不但在今日至尊至重,在佛陀圓寂后的時代也極為寶貝。當時各國為了爭奪佛舍利,曾陳兵城下,象兵、馬兵、車兵、步兵嚴陣以待,揚言不惜身命,當以力取。在此緊急時刻,一位名叫香姓的婆羅門從中調解,建議均分舍利,以避免引起爭戰。此議被前來爭奪舍利的八國國王接受,於是舍利被分為八份,每國一份各自請回建塔供奉,即佛牙舍利塔。這次事件佛教史稱“八王分舍利”,在以后漫長的歷史中,佛舍利因各種因緣,逐漸流散至世界各地。
- 佛
- 牙
- 舍
- 利
“佛牙舍利”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fó yá shè lì]
- 漢字注音:
- ㄈㄛˊ ㄧㄚˊ ㄕㄜˋ ㄌㄧ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佛牙舍利”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亦作"佛牙"。
網絡解釋
佛牙舍利
佛牙舍利:一般指釋迦牟尼佛的牙齒舍利,屬于佛舍利(牙和指等)之一。據記載,公元前486年,釋迦牟尼80歲涅槃時共留下八萬余顆舍利,其中的佛牙舍利、佛指舍利最受重視。今日之佛教界,對釋迦牟尼荼毗后究竟留下多少顆佛牙舍利,看法不一,一說佛滅度后留下四顆佛牙舍利,另一說佛滅度后留下七顆佛牙舍利。
佛牙舍利不但在今日至尊至重,在佛陀圓寂后的時代也極為寶貝。當時各國為了爭奪佛舍利,曾陳兵城下,象兵、馬兵、車兵、步兵嚴陣以待,揚言不惜身命,當以力取。在此緊急時刻,一位名叫香姓的婆羅門從中調解,建議均分舍利,以避免引起爭戰。此議被前來爭奪舍利的八國國王接受,於是舍利被分為八份,每國一份各自請回建塔供奉,即佛牙舍利塔。這次事件佛教史稱“八王分舍利”,在以后漫長的歷史中,佛舍利因各種因緣,逐漸流散至世界各地。
“佛牙舍利”的單字解釋
【佛】:[fó]1.梵語“佛陀”,是對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簡稱,亦是佛教徒對修行圓滿的人的稱呼:佛爺。佛像。借花獻佛。2.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佛家。佛寺。佛老。佛經。佛龕。佛事(佛教徒誦經、祈禱及供奉佛像等活動)。[fú]1.〔仿佛〕同“仿”。2.古同“拂”,違背,違反。[bì]古同“弼”,輔弼。[bó]古同“勃”,興起。
【牙】:1.人和高等動物咬切、咀嚼食物的器官,由堅固的骨組織和釉質構成。人的牙按部位和形狀的不同,分為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通稱牙齒,也叫齒。2.特指象牙:牙筷。牙章。牙雕。3.形狀像牙齒的東西:牙子。4.姓。5.牙子2:牙行。
【舍】:[shè]1.房屋:宿舍。校舍。2.舍間:敝舍。寒舍。3.養家畜的圈:豬舍。牛舍。4.謙辭,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低的或同輩年紀小的親屬:舍侄。舍弟。5.姓。6.古代行軍三十里為一舍:退避三舍。[shě]1.舍棄:四舍五入。舍近求遠。2.施舍:舍粥。舍藥。
【利】:1.鋒利;銳利(跟“鈍”相對):利刃。利爪。2.順利;便利:不利。成敗利鈍。3.利益(跟“害、弊”相對):利弊。有利。興利除害。4.利潤或利息:暴利。薄利多銷。本利兩清。5.使有利:利國利民。毫不利己,專門利人。6.姓。
“佛牙舍利”的相關詞語
* 佛牙舍利的讀音是:fó yá shè lì,佛牙舍利的意思:佛牙舍利 佛牙舍利:一般指釋迦牟尼佛的牙齒舍利,屬于佛舍利(牙和指等)之一。據記載,公元前486年,釋迦牟尼80歲涅槃時共留下八萬余顆舍利,其中的佛牙舍利、佛指舍利最受重視。今日之佛教界,對釋迦牟尼荼毗后究竟留下多少顆佛牙舍利,看法不一,一說佛滅度后留下四顆佛牙舍利,另一說佛滅度后留下七顆佛牙舍利。 佛牙舍利不但在今日至尊至重,在佛陀圓寂后的時代也極為寶貝。當時各國為了爭奪佛舍利,曾陳兵城下,象兵、馬兵、車兵、步兵嚴陣以待,揚言不惜身命,當以力取。在此緊急時刻,一位名叫香姓的婆羅門從中調解,建議均分舍利,以避免引起爭戰。此議被前來爭奪舍利的八國國王接受,於是舍利被分為八份,每國一份各自請回建塔供奉,即佛牙舍利塔。這次事件佛教史稱“八王分舍利”,在以后漫長的歷史中,佛舍利因各種因緣,逐漸流散至世界各地。
基本解釋
亦作"佛牙"。佛牙舍利
佛牙舍利:一般指釋迦牟尼佛的牙齒舍利,屬于佛舍利(牙和指等)之一。據記載,公元前486年,釋迦牟尼80歲涅槃時共留下八萬余顆舍利,其中的佛牙舍利、佛指舍利最受重視。今日之佛教界,對釋迦牟尼荼毗后究竟留下多少顆佛牙舍利,看法不一,一說佛滅度后留下四顆佛牙舍利,另一說佛滅度后留下七顆佛牙舍利。佛牙舍利不但在今日至尊至重,在佛陀圓寂后的時代也極為寶貝。當時各國為了爭奪佛舍利,曾陳兵城下,象兵、馬兵、車兵、步兵嚴陣以待,揚言不惜身命,當以力取。在此緊急時刻,一位名叫香姓的婆羅門從中調解,建議均分舍利,以避免引起爭戰。此議被前來爭奪舍利的八國國王接受,於是舍利被分為八份,每國一份各自請回建塔供奉,即佛牙舍利塔。這次事件佛教史稱“八王分舍利”,在以后漫長的歷史中,佛舍利因各種因緣,逐漸流散至世界各地。
【佛】:[fó]1.梵語“佛陀”,是對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簡稱,亦是佛教徒對修行圓滿的人的稱呼:佛爺。佛像。借花獻佛。2.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佛家。佛寺。佛老。佛經。佛龕。佛事(佛教徒誦經、祈禱及供奉佛像等活動)。[fú]1.〔仿佛〕同“仿”。2.古同“拂”,違背,違反。[bì]古同“弼”,輔弼。[bó]古同“勃”,興起。
【牙】:1.人和高等動物咬切、咀嚼食物的器官,由堅固的骨組織和釉質構成。人的牙按部位和形狀的不同,分為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通稱牙齒,也叫齒。2.特指象牙:牙筷。牙章。牙雕。3.形狀像牙齒的東西:牙子。4.姓。5.牙子2:牙行。
【舍】:[shè]1.房屋:宿舍。校舍。2.舍間:敝舍。寒舍。3.養家畜的圈:豬舍。牛舍。4.謙辭,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低的或同輩年紀小的親屬:舍侄。舍弟。5.姓。6.古代行軍三十里為一舍:退避三舍。[shě]1.舍棄:四舍五入。舍近求遠。2.施舍:舍粥。舍藥。
【利】:1.鋒利;銳利(跟“鈍”相對):利刃。利爪。2.順利;便利:不利。成敗利鈍。3.利益(跟“害、弊”相對):利弊。有利。興利除害。4.利潤或利息:暴利。薄利多銷。本利兩清。5.使有利:利國利民。毫不利己,專門利人。6.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