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石文的讀音 刻石文的意思
刻石文 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后,曾多次巡游各地并刻石表功,現存刻石文共有七篇:《嶧山刻石》、《泰山刻石》、《瑯琊臺刻石》、《之罘刻石》、《東觀刻石》、《碣石刻石》、《會稽刻石》。這些刻石文大都出自李斯之手,以四字為句的韻文寫成。其中除瑯邪臺刻石文為兩句一韻外,其余皆三句一韻,文辭整飭簡潔,讀來瑯瑯上口,是秦文學的獨創。其氣魄宏偉,文字典雅,以渾樸為體,堪稱碑銘之祖。
- 刻
- 石
- 文
“刻石文”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kè shí wén]
- 漢字注音:
- ㄎㄜˋ ㄕˊ ㄨㄣ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刻石文”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刻于石壁、碑碣上面的文字。
網絡解釋
刻石文
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后,曾多次巡游各地并刻石表功,現存刻石文共有七篇:《嶧山刻石》、《泰山刻石》、《瑯琊臺刻石》、《之罘刻石》、《東觀刻石》、《碣石刻石》、《會稽刻石》。這些刻石文大都出自李斯之手,以四字為句的韻文寫成。其中除瑯邪臺刻石文為兩句一韻外,其余皆三句一韻,文辭整飭簡潔,讀來瑯瑯上口,是秦文學的獨創。其氣魄宏偉,文字典雅,以渾樸為體,堪稱碑銘之祖。
“刻石文”的單字解釋
【刻】:1.雕刻:刻圖章。2.計算時間的單位。用鐘表計時,十五分鐘為一刻。古代用漏壺記時,一晝夜共一百刻。3.時間:即刻。立刻。4.形容程度深:深刻。刻苦。5.刻薄:尖刻。苛刻。6.同“克”。
【石】:[shí]1.構成地殼的堅硬物質,是由礦物集合而成的:花崗石。石灰石。石碑。石板。石器。見〖巖石〗。2.指石刻:金石。3.古代用來治病的石針:藥石。4.姓。[dàn]容量單位,10斗等于1石。(在古書中讀shí,如“二千石、萬石”等。)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刻石文”的相關成語
“刻石文”的相關詞語
* 刻石文的讀音是:kè shí wén,刻石文的意思:刻石文 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后,曾多次巡游各地并刻石表功,現存刻石文共有七篇:《嶧山刻石》、《泰山刻石》、《瑯琊臺刻石》、《之罘刻石》、《東觀刻石》、《碣石刻石》、《會稽刻石》。這些刻石文大都出自李斯之手,以四字為句的韻文寫成。其中除瑯邪臺刻石文為兩句一韻外,其余皆三句一韻,文辭整飭簡潔,讀來瑯瑯上口,是秦文學的獨創。其氣魄宏偉,文字典雅,以渾樸為體,堪稱碑銘之祖。
基本解釋
刻于石壁、碑碣上面的文字。刻石文
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后,曾多次巡游各地并刻石表功,現存刻石文共有七篇:《嶧山刻石》、《泰山刻石》、《瑯琊臺刻石》、《之罘刻石》、《東觀刻石》、《碣石刻石》、《會稽刻石》。這些刻石文大都出自李斯之手,以四字為句的韻文寫成。其中除瑯邪臺刻石文為兩句一韻外,其余皆三句一韻,文辭整飭簡潔,讀來瑯瑯上口,是秦文學的獨創。其氣魄宏偉,文字典雅,以渾樸為體,堪稱碑銘之祖。【刻】:1.雕刻:刻圖章。2.計算時間的單位。用鐘表計時,十五分鐘為一刻。古代用漏壺記時,一晝夜共一百刻。3.時間:即刻。立刻。4.形容程度深:深刻。刻苦。5.刻薄:尖刻。苛刻。6.同“克”。
【石】:[shí]1.構成地殼的堅硬物質,是由礦物集合而成的:花崗石。石灰石。石碑。石板。石器。見〖巖石〗。2.指石刻:金石。3.古代用來治病的石針:藥石。4.姓。[dàn]容量單位,10斗等于1石。(在古書中讀shí,如“二千石、萬石”等。)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