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不答後語的讀音 前言不答後語的意思
前言不答后語 【名稱】前言不答后語 【拼音】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 【解釋】說得話前后連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亂,不能自圓其說。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4回:“你們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語?” 【示例】 “四科長急得~~地說:‘701,不是我!’”《保衛延安》
- 前
- 言
- 不
- 答
- 後
- 語
“前言不答後語”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qián yán bù dá hòu yǔ]
- 漢字注音:
- ㄑㄧㄢˊ ㄧㄢˊ ㄅㄨˋ ㄉㄚˊ ㄏㄡˋ ㄩˇ
- 簡繁字形:
- 前言不答后語
- 是否常用:
- 否
“前言不答後語”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謂說話﹑寫文章前后矛盾或缺乏條理。 辭典解釋
前言不答后語 qián yán bù dá hòu yǔ ㄑㄧㄢˊ ㄧㄢˊ ㄅㄨˋ ㄉㄚˊ ㄏㄡˋ ㄩˇ 言辭前后矛盾,無法自圓其說。
《紅樓夢.第五四回》:「怎么這些書上,凡有這樣的事,就只小姐和緊跟的一個丫鬟?你們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語。」
網絡解釋
前言不答后語
【名稱】前言不答后語
【拼音】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
【解釋】說得話前后連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亂,不能自圓其說。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4回:“你們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語?”
【示例】 “四科長急得~~地說:‘701,不是我!’”《保衛延安》
“前言不答後語”的單字解釋
【前】:1.方位詞。在正面的(指空間,跟“后”相對):前門。村前村后。2.往前走:勇往直前。畏縮不前。3.方位詞。次序靠近頭里的(跟“后”相對):前排。他的成績在班里總是前三名。4.方位詞。過去的;較早的(指時間,跟“后”相對):前天。從前。前幾年。前功盡棄。前所未有。前無古人,后無來者。5.方位詞。從前的(指現在改變了名稱的機構等):前政務院。6.方位詞。指某事物產生之前:前科學(科學產生之前)。前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產生之前)。7.方位詞。未來的(用于展望):前程。前景。事情要往前看,不要往后看。8.前線;前方:支前。9.姓。
【言】:1.話:言語。語言。格言。諾言。發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說:言之有理。暢所欲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3.漢語的一個字叫一言:五言詩。萬言書。全書近二十萬言。4.姓。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答】:[dá]1.回答:對答。一問一答。答非所問。2.受了別人的好處,還報別人:答謝。報答。3.姓。[dā]義同“答”(dá),專用于“答應、答理”等詞。
【後】:同“后”。
【語】:[yǔ]1.話:語言。2.說:細語。3.諺語;成語:語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語言表示意思的動作或方式:手語。5.姓。[yù]均同“語”。
“前言不答後語”的相關詞語
* 前言不答後語的讀音是:qián yán bù dá hòu yǔ,前言不答後語的意思:前言不答后語 【名稱】前言不答后語 【拼音】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 【解釋】說得話前后連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亂,不能自圓其說。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4回:“你們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語?” 【示例】 “四科長急得~~地說:‘701,不是我!’”《保衛延安》
基本解釋
謂說話﹑寫文章前后矛盾或缺乏條理。辭典解釋
前言不答后語 qián yán bù dá hòu yǔ ㄑㄧㄢˊ ㄧㄢˊ ㄅㄨˋ ㄉㄚˊ ㄏㄡˋ ㄩˇ言辭前后矛盾,無法自圓其說。
《紅樓夢.第五四回》:「怎么這些書上,凡有這樣的事,就只小姐和緊跟的一個丫鬟?你們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語。」
前言不答后語
【名稱】前言不答后語【拼音】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
【解釋】說得話前后連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亂,不能自圓其說。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4回:“你們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語?”
【示例】 “四科長急得~~地說:‘701,不是我!’”《保衛延安》
【前】:1.方位詞。在正面的(指空間,跟“后”相對):前門。村前村后。2.往前走:勇往直前。畏縮不前。3.方位詞。次序靠近頭里的(跟“后”相對):前排。他的成績在班里總是前三名。4.方位詞。過去的;較早的(指時間,跟“后”相對):前天。從前。前幾年。前功盡棄。前所未有。前無古人,后無來者。5.方位詞。從前的(指現在改變了名稱的機構等):前政務院。6.方位詞。指某事物產生之前:前科學(科學產生之前)。前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產生之前)。7.方位詞。未來的(用于展望):前程。前景。事情要往前看,不要往后看。8.前線;前方:支前。9.姓。
【言】:1.話:言語。語言。格言。諾言。發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說:言之有理。暢所欲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3.漢語的一個字叫一言:五言詩。萬言書。全書近二十萬言。4.姓。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答】:[dá]1.回答:對答。一問一答。答非所問。2.受了別人的好處,還報別人:答謝。報答。3.姓。[dā]義同“答”(dá),專用于“答應、答理”等詞。
【後】:同“后”。
【語】:[yǔ]1.話:語言。2.說:細語。3.諺語;成語:語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語言表示意思的動作或方式:手語。5.姓。[yù]均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