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求諸己的讀音 反求諸己的意思
【解釋】求:追究,尋求;諸:“之于”的合成詞。反過來追究自己。指從自己方面找原因。【出處】《孟子·公孫丑上》:“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示例】君子之遇艱阻,必~,而益自修。 ◎《二程全書·伊川易品三》【近義詞】反躬自問、嚴于律己、閉門思過、反躬自省【反義詞】苛求于人【語法】動賓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
- 反
- 求
- 諸
- 己
“反求諸己”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fǎn qiú zhū jǐ]
- 漢字注音:
- ㄈㄢˇ ㄑㄧㄡˊ ㄓㄨ ㄐㄧˇ
- 簡繁字形:
- 反求諸己
- 是否常用:
- 否
“反求諸己”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反求諸己 fǎnqiúzhūjǐ
[seek the cause in oneself instead of sb. else] 求:尋求。諸:“之于”的合音。反省自己的過失,加以改正,而不責怪別人
發而不中,則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禮記》
辭典解釋
反求諸己 fǎn qiú zhū jǐ ㄈㄢˇ ㄑㄧㄡˊ ㄓㄨ ㄐㄧˇ 反過來要求自己。
《孟子.離婁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反義詞
怨天尤人英語 to seek the cause in oneself rather than sb else
網絡解釋
【解釋】求:追究,尋求;諸:“之于”的合成詞。反過來追究自己。指從自己方面找原因。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示例】君子之遇艱阻,必~,而益自修。 ◎《二程全書·伊川易品三》
【近義詞】反躬自問、嚴于律己、閉門思過、反躬自省
【反義詞】苛求于人
【語法】動賓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
“反求諸己”的單字解釋
【反】:1.顛倒的;方向相背的。與“正”相對:反面。反作用。2.指反革命、反動派:肅反。3.反抗;反對:反法西斯。反封建。4.翻轉:反復。反敗為勝。5.推及:舉一反三。6.回;還:反擊。反問。7.副詞。反而:畫虎不成反類犬。8.古同“返”。
【求】:1.請求:求救。求教。求您幫我做一件事。2.要求:力求改進。精益求精。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3.追求;探求;尋求:求學問。實事求是。刻舟求劍。不求名利。4.需求;需要:供求關系。供過于求。5.姓。
【諸】:1.眾多、各個:“諸事”、“諸子百家”、“諸善男子,善女人”。2.所有、一切。《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諸以前妖惡禁錮者,一皆蠲除之,以明棄咎之路。”《明史?卷二?太祖本紀》:“諸遭亂為人奴隸者復為民。”3.之於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於”是介詞:“付諸行動”。《論語?衛靈公》:“子張書諸紳。”4.之乎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乎”是助詞。《論語?子罕》:“有美玉於斯,韞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5.於。《禮記?祭義》:“是故君子合諸天道,春禘秋嘗。”6.他、之。《論語?學而》:“告諸往而知來者。”7.姓。如明代有諸茂卿。
【己】:1.自己:知己知彼。舍己為人。嚴于律己。2.天干的第六位。見〖干支〗。3.姓。
“反求諸己”的相關詞語
* 反求諸己的讀音是:fǎn qiú zhū jǐ,反求諸己的意思:【解釋】求:追究,尋求;諸:“之于”的合成詞。反過來追究自己。指從自己方面找原因。【出處】《孟子·公孫丑上》:“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示例】君子之遇艱阻,必~,而益自修。 ◎《二程全書·伊川易品三》【近義詞】反躬自問、嚴于律己、閉門思過、反躬自省【反義詞】苛求于人【語法】動賓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
基本解釋
反求諸己 fǎnqiúzhūjǐ
[seek the cause in oneself instead of sb. else] 求:尋求。諸:“之于”的合音。反省自己的過失,加以改正,而不責怪別人
發而不中,則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禮記》
辭典解釋
反求諸己 fǎn qiú zhū jǐ ㄈㄢˇ ㄑㄧㄡˊ ㄓㄨ ㄐㄧˇ反過來要求自己。
《孟子.離婁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反義詞
怨天尤人英語 to seek the cause in oneself rather than sb else
【解釋】求:追究,尋求;諸:“之于”的合成詞。反過來追究自己。指從自己方面找原因。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示例】君子之遇艱阻,必~,而益自修。 ◎《二程全書·伊川易品三》
【近義詞】反躬自問、嚴于律己、閉門思過、反躬自省
【反義詞】苛求于人
【語法】動賓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
【反】:1.顛倒的;方向相背的。與“正”相對:反面。反作用。2.指反革命、反動派:肅反。3.反抗;反對:反法西斯。反封建。4.翻轉:反復。反敗為勝。5.推及:舉一反三。6.回;還:反擊。反問。7.副詞。反而:畫虎不成反類犬。8.古同“返”。
【求】:1.請求:求救。求教。求您幫我做一件事。2.要求:力求改進。精益求精。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3.追求;探求;尋求:求學問。實事求是。刻舟求劍。不求名利。4.需求;需要:供求關系。供過于求。5.姓。
【諸】:1.眾多、各個:“諸事”、“諸子百家”、“諸善男子,善女人”。2.所有、一切。《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諸以前妖惡禁錮者,一皆蠲除之,以明棄咎之路。”《明史?卷二?太祖本紀》:“諸遭亂為人奴隸者復為民。”3.之於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於”是介詞:“付諸行動”。《論語?衛靈公》:“子張書諸紳。”4.之乎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乎”是助詞。《論語?子罕》:“有美玉於斯,韞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5.於。《禮記?祭義》:“是故君子合諸天道,春禘秋嘗。”6.他、之。《論語?學而》:“告諸往而知來者。”7.姓。如明代有諸茂卿。
【己】:1.自己:知己知彼。舍己為人。嚴于律己。2.天干的第六位。見〖干支〗。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