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是禍之門的讀音 口是禍之門的意思
舊時俗語。謂嘴巴是招惹災禍的途徑。含戒人慎言之意。
- 口
- 是
- 禍
- 之
- 門
“口是禍之門”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kǒu shì huò zhī mén]
- 漢字注音:
- 簡繁字形:
- 口是禍之門
- 是否常用:
- 否
“口是禍之門”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舊時俗語。謂嘴巴是招惹災禍的途徑。含戒人慎言之意。
網絡解釋
“口是禍之門”的單字解釋
【口】:1.嘴。2.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長城的關口:轉口。出口轉內銷。口外。古北口。4.行業;系統;專業方向:對口支援。文教口。專業不對口。5.容器與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兒。瓶子口兒。6.指人口:戶口。拖家帶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瘡口。9.刀劍等的鋒刃:刀卷口了。10.騾、馬、驢等的年齡(因可以由牙齒的狀況判斷):這匹馬六歲口。11.量詞。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豬。兩口缸。
【是】:1.對;正確(跟“非”相對):一無是處。自以為是。實事求是。你說得極是。應當早做準備才是。2.認為正確:是古非今。深是其言。3.表示答應的詞:是,我知道。是,我就去。4.姓。5.指示代詞。這;這個:如是。由是可知。是可忍,孰不可忍?。是日天氣晴朗。6.聯系兩種事物,表明兩者同一或后者說明前者的種類、屬性:《阿Q正傳》的作者是魯迅。節約是不浪費的意思。7.與“的”字配合使用,有分類的作用:這張桌子是石頭的。那瓶墨水是紅的。我是來看他的。8.聯系兩種事物,表示陳述的對象屬于“是”后面所說的情況:他是一片好心。咱們是好漢一言,快馬一鞭。院子里是冬天,屋子里是春天。9.表示存在,主語通常是表處所的詞語,“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他跑得滿身是汗。10.“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詞或動詞,連用兩個這樣的格式,表示所說的幾樁事物互不相干,不能混淆:去年是去年,今年是今年,你當年年一個樣哪!。說是說,做是做,有意見也不能耽誤干活兒。11.在上半句里“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詞、形容詞或動詞,表示讓步,含有“雖然”的意思:詩是好詩,就是長了點。東西舊是舊,可是還能用。我去是去,可是不在那兒吃飯。12.用在句首,加重語氣:是誰告訴你的?。是國防戰士,日日夜夜保衛著祖國,咱們才能過幸福的日子。13.用在名詞前面,含有“凡是”的意思:是有利于群眾的事情他都肯干。14.用在名詞前面,含有“適合”的意思:他想的很是路。這場雨下的是時候。東西放的都挺是地方。15.用在選擇問句、是非問句或反問句里:你是吃米飯是吃面?。他不是走了嗎?。你是累了不是?⑾(必須重讀)表示堅決肯定,含有“的確、實在”的意思:我打聽清楚了,他那天是沒去。這本書是好,你可以看看。
【禍】:1.災難;不幸的事或情況。與“福”相對:災禍。闖禍。2.損害:禍國殃民。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門】:1.房屋、車船或用圍墻、籬笆圍起來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門。屋門。送貨上門。2.裝置在上述出入口,能開關的障礙物,多用木料或金屬材料做成:鐵門。柵欄門兒。兩扇紅漆大門。3.器物可以開關的部分:柜門兒。爐門兒。4.形狀或作用像門的東西:電門。閘門。球進門了。5.門徑:竅門。打網球我也摸著點門兒了。6.舊時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現在指一般的家庭:張門王氏。長門長子。滿門。雙喜臨門。7.宗教、學術思想上的派別:儒門。佛門。左道旁門。8.傳統指稱跟師傅有關的:拜門。同門。門徒。9.一般事物的分類:分門別類。五花八門。10.姓。
“口是禍之門”的相關詞語
* 口是禍之門的讀音是:kǒu shì huò zhī mén,口是禍之門的意思: 舊時俗語。謂嘴巴是招惹災禍的途徑。含戒人慎言之意。
基本解釋
舊時俗語。謂嘴巴是招惹災禍的途徑。含戒人慎言之意。【口】:1.嘴。2.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長城的關口:轉口。出口轉內銷。口外。古北口。4.行業;系統;專業方向:對口支援。文教口。專業不對口。5.容器與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兒。瓶子口兒。6.指人口:戶口。拖家帶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瘡口。9.刀劍等的鋒刃:刀卷口了。10.騾、馬、驢等的年齡(因可以由牙齒的狀況判斷):這匹馬六歲口。11.量詞。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豬。兩口缸。
【是】:1.對;正確(跟“非”相對):一無是處。自以為是。實事求是。你說得極是。應當早做準備才是。2.認為正確:是古非今。深是其言。3.表示答應的詞:是,我知道。是,我就去。4.姓。5.指示代詞。這;這個:如是。由是可知。是可忍,孰不可忍?。是日天氣晴朗。6.聯系兩種事物,表明兩者同一或后者說明前者的種類、屬性:《阿Q正傳》的作者是魯迅。節約是不浪費的意思。7.與“的”字配合使用,有分類的作用:這張桌子是石頭的。那瓶墨水是紅的。我是來看他的。8.聯系兩種事物,表示陳述的對象屬于“是”后面所說的情況:他是一片好心。咱們是好漢一言,快馬一鞭。院子里是冬天,屋子里是春天。9.表示存在,主語通常是表處所的詞語,“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他跑得滿身是汗。10.“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詞或動詞,連用兩個這樣的格式,表示所說的幾樁事物互不相干,不能混淆:去年是去年,今年是今年,你當年年一個樣哪!。說是說,做是做,有意見也不能耽誤干活兒。11.在上半句里“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詞、形容詞或動詞,表示讓步,含有“雖然”的意思:詩是好詩,就是長了點。東西舊是舊,可是還能用。我去是去,可是不在那兒吃飯。12.用在句首,加重語氣:是誰告訴你的?。是國防戰士,日日夜夜保衛著祖國,咱們才能過幸福的日子。13.用在名詞前面,含有“凡是”的意思:是有利于群眾的事情他都肯干。14.用在名詞前面,含有“適合”的意思:他想的很是路。這場雨下的是時候。東西放的都挺是地方。15.用在選擇問句、是非問句或反問句里:你是吃米飯是吃面?。他不是走了嗎?。你是累了不是?⑾(必須重讀)表示堅決肯定,含有“的確、實在”的意思:我打聽清楚了,他那天是沒去。這本書是好,你可以看看。
【禍】:1.災難;不幸的事或情況。與“福”相對:災禍。闖禍。2.損害:禍國殃民。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門】:1.房屋、車船或用圍墻、籬笆圍起來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門。屋門。送貨上門。2.裝置在上述出入口,能開關的障礙物,多用木料或金屬材料做成:鐵門。柵欄門兒。兩扇紅漆大門。3.器物可以開關的部分:柜門兒。爐門兒。4.形狀或作用像門的東西:電門。閘門。球進門了。5.門徑:竅門。打網球我也摸著點門兒了。6.舊時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現在指一般的家庭:張門王氏。長門長子。滿門。雙喜臨門。7.宗教、學術思想上的派別:儒門。佛門。左道旁門。8.傳統指稱跟師傅有關的:拜門。同門。門徒。9.一般事物的分類:分門別類。五花八門。10.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