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的讀音 哈尼族的意思
哈尼族 哈尼族,東南亞稱阿卡族,民族語言為哈尼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現代哈尼族使用新創制的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 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中國云南元江和瀾滄江之間,聚居于紅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鎮沅等縣,和泰國、緬甸、老撾、越南的北部山區。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中國境內的哈尼族總人口數為1660932人。
- 哈
- 尼
- 族
“哈尼族”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hā ní zú]
- 漢字注音:
- ㄏㄚ ㄋㄧˊ ㄗㄨ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是
“哈尼族”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我國少數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省。辭典解釋
哈尼族 hā ní zú ㄏㄚ ㄋㄧˊ ㄗㄨˊ 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元江與瀾滄江之間。人口約一百萬,是古代南遷的羌人后裔。說哈尼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經濟以農業為主。崇拜多神和祖先,能歌善舞。
英語 Hani ethnic group
德語 Hani, Akha, Haqniq (Volksgruppe in China)? (Eig)?
法語 Hani
網絡解釋
哈尼族
哈尼族,東南亞稱阿卡族,民族語言為哈尼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現代哈尼族使用新創制的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
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中國云南元江和瀾滄江之間,聚居于紅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鎮沅等縣,和泰國、緬甸、老撾、越南的北部山區。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中國境內的哈尼族總人口數為1660932人。
“哈尼族”的單字解釋
【哈】:[hā]1.張口呼氣:哈氣。2.擬聲詞。笑聲:哈哈大笑。3.嘆詞。表示滿意:哈!試驗成功了。4.稍微彎著(腰):哈腰。[hǎ]姓。[hà]〔哈士蟆〕滿語音譯詞。也譯作哈什螞。兩棲動物。蛙的一種。體長6—7厘米,背面土黃色,有黃色和紅色斑點。分布于中國東北、西北等地。干燥體和雌蛙輸卵管的干制品,中醫用作養陰藥。
【尼】:1.尼姑:尼庵。僧尼。2.姓。
【族】:1.家族:宗族。合族。同族。2.古代的一種殘酷刑法,殺死犯罪者的整個家族,甚至他母親、妻子等的家族。3.種族;民族:漢族。斯拉夫族。4.事物有某種共同屬性的一大類:水族。語族。芳香族化合物。打工族。上班族。
“哈尼族”的相關詞語
“哈尼族”造句
哈尼族歌舞起源于生產勞動,反映了哈尼人的生產生活特色.
從人類生態學的視角考察哈尼族采集和狩獵生產方式,可以透視采集與狩獵生態文化內涵。
西南地區的彝族、哈尼族、納西族、拉祜族、土家族、景頗族等少數民族的傳統中,存在著濃厚的虎圖騰崇拜信仰,其中尤以云南雙柏縣彝族的虎崇拜最具特色。
元陽縣,哈尼族居住區,有大片稻谷梯田。
哈尼族把白鷴視為吉祥幸福的象征,村寨搬遷時抱一只小白鷴鳥來引路。
哈尼族制陶師傅小龍正在做燈罩。
昨日,記者從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公安局獲悉,通過兩個月的打擊,到目前,他們共清理出70個私挖濫采的小礦點。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地處無量山與哀牢山中間,那里居住著的20余萬人口中有50%是少數民族,其中就有拉祜族中的一個支系——苦聰人。
莽莽哀牢山中部,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境內,居住著1萬多名特困的苦聰人。
哈尼族,壯族、瑤族傳統節日,哈尼族從農歷二月二日起,聚居在紅河南岸哀牢山中的哈尼人,陸續開始過節。
* 哈尼族的讀音是:hā ní zú,哈尼族的意思:哈尼族 哈尼族,東南亞稱阿卡族,民族語言為哈尼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現代哈尼族使用新創制的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 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中國云南元江和瀾滄江之間,聚居于紅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鎮沅等縣,和泰國、緬甸、老撾、越南的北部山區。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中國境內的哈尼族總人口數為1660932人。
基本解釋
我國少數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省。辭典解釋
哈尼族 hā ní zú ㄏㄚ ㄋㄧˊ ㄗㄨˊ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元江與瀾滄江之間。人口約一百萬,是古代南遷的羌人后裔。說哈尼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經濟以農業為主。崇拜多神和祖先,能歌善舞。
英語 Hani ethnic group
德語 Hani, Akha, Haqniq (Volksgruppe in China)? (Eig)?
法語 Hani
哈尼族
哈尼族,東南亞稱阿卡族,民族語言為哈尼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現代哈尼族使用新創制的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中國云南元江和瀾滄江之間,聚居于紅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鎮沅等縣,和泰國、緬甸、老撾、越南的北部山區。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中國境內的哈尼族總人口數為1660932人。

【哈】:[hā]1.張口呼氣:哈氣。2.擬聲詞。笑聲:哈哈大笑。3.嘆詞。表示滿意:哈!試驗成功了。4.稍微彎著(腰):哈腰。[hǎ]姓。[hà]〔哈士蟆〕滿語音譯詞。也譯作哈什螞。兩棲動物。蛙的一種。體長6—7厘米,背面土黃色,有黃色和紅色斑點。分布于中國東北、西北等地。干燥體和雌蛙輸卵管的干制品,中醫用作養陰藥。
【尼】:1.尼姑:尼庵。僧尼。2.姓。
【族】:1.家族:宗族。合族。同族。2.古代的一種殘酷刑法,殺死犯罪者的整個家族,甚至他母親、妻子等的家族。3.種族;民族:漢族。斯拉夫族。4.事物有某種共同屬性的一大類:水族。語族。芳香族化合物。打工族。上班族。
哈尼族歌舞起源于生產勞動,反映了哈尼人的生產生活特色.
從人類生態學的視角考察哈尼族采集和狩獵生產方式,可以透視采集與狩獵生態文化內涵。
西南地區的彝族、哈尼族、納西族、拉祜族、土家族、景頗族等少數民族的傳統中,存在著濃厚的虎圖騰崇拜信仰,其中尤以云南雙柏縣彝族的虎崇拜最具特色。
元陽縣,哈尼族居住區,有大片稻谷梯田。
哈尼族把白鷴視為吉祥幸福的象征,村寨搬遷時抱一只小白鷴鳥來引路。
哈尼族制陶師傅小龍正在做燈罩。
昨日,記者從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公安局獲悉,通過兩個月的打擊,到目前,他們共清理出70個私挖濫采的小礦點。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地處無量山與哀牢山中間,那里居住著的20余萬人口中有50%是少數民族,其中就有拉祜族中的一個支系——苦聰人。
莽莽哀牢山中部,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境內,居住著1萬多名特困的苦聰人。
哈尼族,壯族、瑤族傳統節日,哈尼族從農歷二月二日起,聚居在紅河南岸哀牢山中的哈尼人,陸續開始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