唫怎么讀 唫的意思

漢字 | 唫 |
---|---|
讀音 |
|
注音 | ㄐㄧㄣˋ|ㄧㄣˊ |
部首 | [口] 口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1 部外:8 |
異體字 | 吟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52B |
其它編碼 | 五筆:kqg 倉頡:rc 鄭碼:jpvv 四角:68019 |
筆順編碼 | 25134112431 |
筆順筆畫 | 丨フ一ノ丶一一丨丶ノ一 |
筆順名稱 | 豎 橫折 橫 撇 捺 橫 橫 豎 點 撇 橫 |
唫字的意思
唫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唫
jìn ㄐㄧㄣˋ
◎ 口閉。
其它字義
● 唫
yín ㄧㄣˊ
◎ 同“吟”。
英語 to hum, to intone, etc. to close, to shut
法語 chant,ballade,réciter,déclamer,psalmodier,composer
唫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唫 jìn
〈動〉
(1) 假借為“噤”。口閉 [shut one's mouth]
君呿而不唫。——《呂氏春秋·重言》。注:“閉也。”
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則喑,遠臣則唫。——《墨子》
(2) 吸 [inhale]
噓則流體,唫則凝形。——《太玄》
唫字的辭典解釋
口吃、話說不清楚。《說文解字·口部》:「唫,口急也。」
閉口。《墨子·親士》:「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則喑,遠臣則唫。」《呂氏春秋·審應覽·重言》:「君呿而不唫,所言者莒也。」漢·高誘·注:「呿,開;唫,閉。」
嘆息。吟的古字。《楚辭·屈原·九章·悲回風》:「孤子唫而抆淚兮,放子出而不還。」
歌詠。吟的古字。《漢書·卷四五·息夫躬傳》:「秋風為我唫,浮云為我陰。」唐·方干〈貽錢塘縣路明府〉詩:「唫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康熙字典解釋
唫【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8畫
《唐韻》《韻會》巨錦切《集韻》渠飲切,??音噤。《說文》口急也。
又閉也。《揚子·太??經》萬物各唫。《註》隂陽唫閉,故曰唫。《黃帝素問》呿唫之徵。《註》呿,開口。唫,閉口也。
又《廣韻》魚金切《集韻》《韻會》《正韻》魚音切,??音吟。義同。
又《玉篇》古文吟字。註詳四畫。《前漢·息夫躬傳》秋風爲我唫。
又《集韻》祛音切,音欽。口急也。
又同崟。《穀梁傳·僖三十三年》必於殽之巖唫之下。《釋文》唫本作崟。一音欽。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唫【卷二】【口部】
口急也。從口金聲。巨錦切。又,牛音切
說文解字注
(唫)口急也。從口。金聲。巨錦切。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