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怎么讀 嚇的意思

漢字 | 嚇 |
---|---|
讀音 |
|
注音 | ㄏㄜˋ|ㄒㄧㄚˋ |
部首 | [口] 口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7 部外:14 |
異體字 | ? 嚇 哧 唬 ?? ?? 赫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簡體字形 | 嚇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687 |
其它編碼 | 五筆:kfoo 倉頡:rgcc 鄭碼:jbno 四角:64031 |
筆順編碼 | 25112132341213234 |
筆順筆畫 | 丨フ一一丨一ノ丨ノ丶一丨一ノ丨ノ丶 |
筆順名稱 | 豎 橫折 橫 橫 豎 橫 撇 豎鉤 撇 點 橫 豎 橫 撇 豎鉤 撇 點 |
嚇字的意思
嚇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嚇
hè ㄏㄜˋ
同“嚇”。 怒斥聲:“仰面視之,曰:‘嚇’!” 張開:“或嚇鰓乎巖間”。其它字義
● 嚇
xià ㄒㄧㄚˋ
◎ 同“嚇”。
英語 scare, frighten; intimidate
德語 pah; na, na; ach, so etwas; sieh an; h?rt, h?rt ,drohen; erschrecken (V)?,androhen, bedrohen ,einschüchtern ,einschüchtern, erschrecken ,erschrecken, jemanden ?ngstigen
法語 effrayer,intimider,effrayer,intimider,menacer,(interjection exprimant la désapprobation)?, tss-tss,(interjection exprimant l'étonnement)?
嚇字的詳細解釋
嚇字的辭典解釋
用言語怒叱、武力逼迫,使人害怕。如:「恐嚇」、「威嚇」、「嚇阻」。《莊子·秋水》:「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文選·鮑照·蕪城賦》:「饑鷹厲吻,寒鴟嚇雛。」
嘆表示驚訝、贊嘆的語氣。如:「嚇!這大廈好高哦!」、「嚇!這話講得還真好。」
表示不滿或疑問的語氣。如:「嚇!他做的越來越過分!」、「嚇!規矩是這樣訂的嗎?」
嚇ㄒㄧㄚˋxià 動害怕、使人害怕。如:「嚇唬」、「驚嚇」、「嚇了一跳」。《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嚇的寶玉倒退,不敢再說。」
康熙字典解釋
嚇【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14畫
《唐韻》呼訝切《集韻》虛訝切,??音罅。《集韻》亦作赫。《詩·大雅》反予來赫。《箋》口拒人謂之赫。《釋文》赫亦作嚇,鄭:許嫁反。《莊子·秋水篇》鴟得腐?,鵷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註》司馬云:怒其聲,恐其奪己也。《釋文》嚇,許嫁反。《集韻》亦作哧。
又《廣韻》笑聲。
又《廣韻》呼格切《集韻》郝格切,??音赫。義同。《詩·大雅·釋文》毛音許白反。《莊子·秋水篇釋文》又許伯反。
又《廣韻》怒也。《集韻》通作赫。或作?奭。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唬【卷二】【口部】
嗁聲也。一曰虎聲。從口從虎。讀若暠。呼訏切
說文解字注
(唬)虎聲也。鍇本不誤。鉉本改爲嗁聲。誤甚。自吠篆已下。皆言鳥獸矣。通俗文曰。虎聲謂之哮。唬當讀呼去聲。亦讀如罅字。從虎口、虎亦聲也。五部。從口虎。與吠意同。主於說口。故不入犬、虎部。○此下鍇有一曰虎聲四字。鉉本此四字在從口之上。皆淺人誤增。讀若暠。說文無此字。鉉用唐韻呼訝切。玉篇呼交切。與此讀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