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的讀音 夏枯草的意思
夏枯草 (植物)夏枯草(學名:Prunella vulgaris L),別名:麥穗夏枯草、鐵線夏枯草(云南叢書),麥夏枯、鐵線夏枯(滇南本草),夕句、乃東(本經)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根莖,節上生須根。莖高達30厘米,基部多分枝,淺紫色。花萼鐘形,花絲略扁平,花柱纖細,先端裂片鉆形,外彎。花盤近平頂。小堅果黃褐色,花期4-6月,果期7-10月。 夏枯草生長在山溝水濕地或河岸兩旁濕草叢、荒地、路旁,廣泛分布于中國各地,以河南、安徽、江蘇、湖南等省為主要產地。夏枯草適應性強,整個生長過程中很少有病蟲害。有清火明目之功效,能治目赤腫痛、頭痛等。 (概述植物是夏枯草,圖片來源)
- 夏
- 枯
- 草
“夏枯草”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ià kū cǎo]
- 漢字注音:
- ㄒㄧㄚˋ ㄎㄨ ㄘㄠˇ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夏枯草”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夏枯草 xià kū cǎo ㄒㄧㄚˋ ㄎㄨ ㄘㄠˇ 植物名。唇形科夏枯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三十余公分。莖方形不分枝,葉長、卵形、對生,二者皆有毛茸。于六月間開花,花呈穗狀、花冠呈唇形,為淡紫色或白色。可入藥,制為利尿劑,亦具降血壓效用。
德語 Kleine Brunelle, Kleine Braunelle, Gew?hnliche Braunelle (Eig, Bio)?, Prunella vulgaris (Eig, Bio)?
法語 brunelle commune
網絡解釋
夏枯草 (植物)
夏枯草(學名:Prunella vulgaris L),別名:麥穗夏枯草、鐵線夏枯草(云南叢書),麥夏枯、鐵線夏枯(滇南本草),夕句、乃東(本經)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根莖,節上生須根。莖高達30厘米,基部多分枝,淺紫色。花萼鐘形,花絲略扁平,花柱纖細,先端裂片鉆形,外彎。花盤近平頂。小堅果黃褐色,花期4-6月,果期7-10月。
夏枯草生長在山溝水濕地或河岸兩旁濕草叢、荒地、路旁,廣泛分布于中國各地,以河南、安徽、江蘇、湖南等省為主要產地。夏枯草適應性強,整個生長過程中很少有病蟲害。有清火明目之功效,能治目赤腫痛、頭痛等。
(概述植物是夏枯草,圖片來源)
“夏枯草”的單字解釋
【夏】:1.夏季,一年的第二季,大體是農歷四月至六月。2.指中國:華夏。3.朝代名。1.(約前2070—約前160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相傳為夏后氏部落聯盟首領禹所建立。曾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陽翟(今河南禹縣)等地。傳到桀,為商湯所滅。2.十六國之一(407—431)。匈奴族赫連勃勃建立。建都統萬城(今陜西靖邊東北)。為吐谷渾所滅。3.(1032—1227)。北宋時黨項族李元昊(hào)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建都興慶(今寧夏銀川),史稱西夏。為蒙古所滅。
【枯】:1.(植物等)失去水分:枯萎。枯槁。枯草。枯骨。2.(井、河流等)變得沒有水:枯井。海枯石爛。3.肌肉干癟:枯瘦。4.沒有生趣;枯燥:枯坐。5.芝麻、大豆、油茶等榨油后的渣滓:菜枯。茶枯。麻枯。6.姓。
【草】:1.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統稱:野草。青草。割草。2.指用作燃料、飼料等的稻、麥之類的莖和葉:稻草。草繩。草鞋。3.舊指山野、民間:草賊。草野。4.雌性的(多指家畜或家禽):草驢。草雞。5.草率;不細致:潦草。字寫得很草。6.文字書寫形式的名稱。a)漢字形體的一種:草書。草寫。真草隸篆。b)拼音字母的手寫體:大草。小草。7.初步的;非正式的(文稿):草案。草稿。8.起草:草擬。
“夏枯草”的相關詞語
“夏枯草”造句
如何分析、提取夏枯草中的活性成分,已成為中成藥分析領域具有代表性的課題之一。
夏枯草清熱解毒,在夏日對眼睛赤疼有較好食療作用。
目的:探討夏枯草中總三萜類成分的提取工藝。
后來,父子二人廣種夏枯草,為民治病,深得人心.
目的觀察白毛夏枯草鮮汁對大鼠實驗性燙傷模型的治療作用.
夏枯草作為一種廉價、低毒、有效的抗腫瘤中藥,將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中文摘要:目的:建立夏枯草HPLC指紋圖譜,為中藥材質量控制提供有效的方法。
該制劑經試驗選用葫蘆茶、夏枯草、麥冬、橘核、桔梗、桃仁所制成,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明目、清心、理氣、利咽、生津之功效,對“甲亢”的治療有明顯療效,且無副作用。
心得夏枯草清熱解毒,在夏日對眼睛赤疼有較好食療作用。
方法:對結核分枝桿菌H37Rv菌株,用三種夏枯草水煎劑作藥物敏感試驗。
* 夏枯草的讀音是:xià kū cǎo,夏枯草的意思:夏枯草 (植物)夏枯草(學名:Prunella vulgaris L),別名:麥穗夏枯草、鐵線夏枯草(云南叢書),麥夏枯、鐵線夏枯(滇南本草),夕句、乃東(本經)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根莖,節上生須根。莖高達30厘米,基部多分枝,淺紫色。花萼鐘形,花絲略扁平,花柱纖細,先端裂片鉆形,外彎。花盤近平頂。小堅果黃褐色,花期4-6月,果期7-10月。 夏枯草生長在山溝水濕地或河岸兩旁濕草叢、荒地、路旁,廣泛分布于中國各地,以河南、安徽、江蘇、湖南等省為主要產地。夏枯草適應性強,整個生長過程中很少有病蟲害。有清火明目之功效,能治目赤腫痛、頭痛等。 (概述植物是夏枯草,圖片來源)
辭典解釋
夏枯草 xià kū cǎo ㄒㄧㄚˋ ㄎㄨ ㄘㄠˇ植物名。唇形科夏枯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三十余公分。莖方形不分枝,葉長、卵形、對生,二者皆有毛茸。于六月間開花,花呈穗狀、花冠呈唇形,為淡紫色或白色。可入藥,制為利尿劑,亦具降血壓效用。
德語 Kleine Brunelle, Kleine Braunelle, Gew?hnliche Braunelle (Eig, Bio)?, Prunella vulgaris (Eig, Bio)?
法語 brunelle commune
夏枯草 (植物)
夏枯草(學名:Prunella vulgaris L),別名:麥穗夏枯草、鐵線夏枯草(云南叢書),麥夏枯、鐵線夏枯(滇南本草),夕句、乃東(本經)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根莖,節上生須根。莖高達30厘米,基部多分枝,淺紫色。花萼鐘形,花絲略扁平,花柱纖細,先端裂片鉆形,外彎。花盤近平頂。小堅果黃褐色,花期4-6月,果期7-10月。夏枯草生長在山溝水濕地或河岸兩旁濕草叢、荒地、路旁,廣泛分布于中國各地,以河南、安徽、江蘇、湖南等省為主要產地。夏枯草適應性強,整個生長過程中很少有病蟲害。有清火明目之功效,能治目赤腫痛、頭痛等。
(概述植物是夏枯草,圖片來源)
【夏】:1.夏季,一年的第二季,大體是農歷四月至六月。2.指中國:華夏。3.朝代名。1.(約前2070—約前160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相傳為夏后氏部落聯盟首領禹所建立。曾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陽翟(今河南禹縣)等地。傳到桀,為商湯所滅。2.十六國之一(407—431)。匈奴族赫連勃勃建立。建都統萬城(今陜西靖邊東北)。為吐谷渾所滅。3.(1032—1227)。北宋時黨項族李元昊(hào)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建都興慶(今寧夏銀川),史稱西夏。為蒙古所滅。
【枯】:1.(植物等)失去水分:枯萎。枯槁。枯草。枯骨。2.(井、河流等)變得沒有水:枯井。海枯石爛。3.肌肉干癟:枯瘦。4.沒有生趣;枯燥:枯坐。5.芝麻、大豆、油茶等榨油后的渣滓:菜枯。茶枯。麻枯。6.姓。
【草】:1.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統稱:野草。青草。割草。2.指用作燃料、飼料等的稻、麥之類的莖和葉:稻草。草繩。草鞋。3.舊指山野、民間:草賊。草野。4.雌性的(多指家畜或家禽):草驢。草雞。5.草率;不細致:潦草。字寫得很草。6.文字書寫形式的名稱。a)漢字形體的一種:草書。草寫。真草隸篆。b)拼音字母的手寫體:大草。小草。7.初步的;非正式的(文稿):草案。草稿。8.起草:草擬。
如何分析、提取夏枯草中的活性成分,已成為中成藥分析領域具有代表性的課題之一。
夏枯草清熱解毒,在夏日對眼睛赤疼有較好食療作用。
目的:探討夏枯草中總三萜類成分的提取工藝。
后來,父子二人廣種夏枯草,為民治病,深得人心.
目的觀察白毛夏枯草鮮汁對大鼠實驗性燙傷模型的治療作用.
夏枯草作為一種廉價、低毒、有效的抗腫瘤中藥,將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中文摘要:目的:建立夏枯草HPLC指紋圖譜,為中藥材質量控制提供有效的方法。
該制劑經試驗選用葫蘆茶、夏枯草、麥冬、橘核、桔梗、桃仁所制成,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明目、清心、理氣、利咽、生津之功效,對“甲亢”的治療有明顯療效,且無副作用。
心得夏枯草清熱解毒,在夏日對眼睛赤疼有較好食療作用。
方法:對結核分枝桿菌H37Rv菌株,用三種夏枯草水煎劑作藥物敏感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