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月氏的讀音 大月氏的意思
大月氏 (公元前2世紀中亞地區的游牧部族)
大月氏在公元前2世紀以前居住在中國西北部,后遷徙到中亞地區。
在中國先秦時代的古籍中,或譯作禺知、禺氏、牛氏等,后來也有譯作月支的。
《康熙字典》等中,“月氏”的條目均注為yuèzhī,或在“月”下注音“魚厥切”。公元前5~前2世紀初,月氏人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張掖至敦煌一帶,勢力強大,為匈奴勁敵。約在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漢使張騫至其國,以后往來漸密。國內分為休密、雙靡、貴霜、胖頓、都密五部歙侯。公元前 177年前不久,月氏擊破敦煌附近另一個小游牧部落烏孫,殺其王難兜靡,奪其地,難兜靡子獵驕靡初生,其部落逃到匈奴。公元前 177 ~前176年間,匈奴冒頓單于遣右賢王大敗月氏。公元前 174年,匈奴老上單于立,不久又大敗月氏,殺其王,以其頭為飲器。月氏大多數部眾遂西遷至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原居此地的塞種大部分被迫南遷到興都庫什山以南。 月氏在河西走廊留下小部分殘眾與祁連山間羌族混合 ,號稱小月氏, 而西遷之月氏從此被稱為大月氏。至公元前139~前129年間,烏孫王獵驕靡長大,為其父報仇,遂率部眾西擊大月氏,奪取伊犁河流域等地。大月氏再次被迫南遷,過大宛,定居于阿姆河北岸。公元前 1 世紀初葉,大月氏又征服阿姆河以南的大夏。至公元初,五部歙侯中貴霜獨大,建立貴霜帝國。大月氏人的兩次遷徙對中亞地區的歷史影響至巨。它造成大夏的滅亡,促使塞種入侵印度北部,并引起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從而開辟絲綢之路。
- 大
- 月
- 氏
“大月氏”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à yuè zhī]
- 漢字注音:
- ㄉㄚˋ ㄩㄝˋ ㄓ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大月氏”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古族名。月氏的一支。漢文帝初年﹐在匈奴壓迫下﹐原游牧于敦煌﹑祁連間的月氏人﹐一部分遷至今伊犁河上游流域﹐稱大月氏。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左右﹐遭烏孫攻擊﹐又西遷大夏(今阿姆河上游)。約在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漢使張騫至其國。分為休密﹑雙靡﹑貴霜﹑肸頓﹑都密五部翕侯。公元一世紀中葉﹐貴霜翕侯兼并其他四部﹐建立貴霜王國。辭典解釋
大月氏 dà yuè zhī ㄉㄚˋ ㄩㄝˋ ㄓ
國名。為西域古國。參見「月氏」條。
英語 Tokhara, Tokharians (historic people of central Asia)?
網絡解釋
大月氏 (公元前2世紀中亞地區的游牧部族)
大月氏在公元前2世紀以前居住在中國西北部,后遷徙到中亞地區。
在中國先秦時代的古籍中,或譯作禺知、禺氏、牛氏等,后來也有譯作月支的。
《康熙字典》等中,“月氏”的條目均注為yuèzhī,或在“月”下注音“魚厥切”。公元前5~前2世紀初,月氏人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張掖至敦煌一帶,勢力強大,為匈奴勁敵。約在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漢使張騫至其國,以后往來漸密。國內分為休密、雙靡、貴霜、胖頓、都密五部歙侯。公元前 177年前不久,月氏擊破敦煌附近另一個小游牧部落烏孫,殺其王難兜靡,奪其地,難兜靡子獵驕靡初生,其部落逃到匈奴。公元前 177 ~前176年間,匈奴冒頓單于遣右賢王大敗月氏。公元前 174年,匈奴老上單于立,不久又大敗月氏,殺其王,以其頭為飲器。月氏大多數部眾遂西遷至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原居此地的塞種大部分被迫南遷到興都庫什山以南。 月氏在河西走廊留下小部分殘眾與祁連山間羌族混合 ,號稱小月氏, 而西遷之月氏從此被稱為大月氏。至公元前139~前129年間,烏孫王獵驕靡長大,為其父報仇,遂率部眾西擊大月氏,奪取伊犁河流域等地。大月氏再次被迫南遷,過大宛,定居于阿姆河北岸。公元前 1 世紀初葉,大月氏又征服阿姆河以南的大夏。至公元初,五部歙侯中貴霜獨大,建立貴霜帝國。大月氏人的兩次遷徙對中亞地區的歷史影響至巨。它造成大夏的滅亡,促使塞種入侵印度北部,并引起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從而開辟絲綢之路。
“大月氏”的單字解釋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賞月。2.計時的單位,公歷1年分為12個月。3.每月的:月刊。月產量。4.形狀像月亮的;圓的:月琴。月餅。5.姓。
【氏】:[shì]1.姓(張氏是“姓張的”):張氏兄弟。2.舊時放在已婚婦女的姓后,通常在父姓前再加夫姓,作為稱呼:趙王氏(夫姓趙,父姓王)。3.對名人專家的稱呼:顧氏(顧炎武)《日知錄》。攝氏溫度計。達爾文氏。4.用在親屬關系字的后面稱自己的親屬:舅氏(母舅)。母氏。5.姓。[zhī]見〖月氏〗。
“大月氏”的相關詞語
“大月氏”造句
貴霜帝國是由大月氏西遷中亞以后建立的,與兩漢時代的中國關系密切。
一個大月氏遺族青年,上有千年傳承下有同伴相助。
在大月氏中便具有有去無回,死亡之地,鬼域等令人咋聽之下就不寒而栗的意義。
三叔公,我還以為是跟漢朝時候的大月氏有關系。
西漢末年,信奉佛教的大月氏使臣來到長安,一個叫景廬的讀書人接受了他的口傳佛經,佛教開始傳入中國。
可能是由于這些大月氏人一直生活于此,從來沒見過外人,看見珍珍、紫苑走向城門口,便發出警訊。
從玉門關西出,經若羌轉西,越蔥嶺,經懸度,入大月氏,這是古南道。
此外,還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吉賓、烏弋山離等十幾個小國為西域國家,現在中亞及阿富汗、印度等國境內。
匈奴向東打敗東胡,向西消滅烏孫和大月氏,逼迫西域36國向他稱臣,向大宛索貢,無不是奴役異族的表現。
在匈奴十余年,始終秉持漢節,后逃脫,輾轉經烏孫(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帶)、大宛(今蘇聯費爾干納盆地)、康居(今蘇聯錫爾河是游地帶),終於抵達大月氏。
* 大月氏的讀音是:dà yuè zhī,大月氏的意思:大月氏 (公元前2世紀中亞地區的游牧部族)
大月氏在公元前2世紀以前居住在中國西北部,后遷徙到中亞地區。
在中國先秦時代的古籍中,或譯作禺知、禺氏、牛氏等,后來也有譯作月支的。
《康熙字典》等中,“月氏”的條目均注為yuèzhī,或在“月”下注音“魚厥切”。公元前5~前2世紀初,月氏人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張掖至敦煌一帶,勢力強大,為匈奴勁敵。約在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漢使張騫至其國,以后往來漸密。國內分為休密、雙靡、貴霜、胖頓、都密五部歙侯。公元前 177年前不久,月氏擊破敦煌附近另一個小游牧部落烏孫,殺其王難兜靡,奪其地,難兜靡子獵驕靡初生,其部落逃到匈奴。公元前 177 ~前176年間,匈奴冒頓單于遣右賢王大敗月氏。公元前 174年,匈奴老上單于立,不久又大敗月氏,殺其王,以其頭為飲器。月氏大多數部眾遂西遷至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原居此地的塞種大部分被迫南遷到興都庫什山以南。 月氏在河西走廊留下小部分殘眾與祁連山間羌族混合 ,號稱小月氏, 而西遷之月氏從此被稱為大月氏。至公元前139~前129年間,烏孫王獵驕靡長大,為其父報仇,遂率部眾西擊大月氏,奪取伊犁河流域等地。大月氏再次被迫南遷,過大宛,定居于阿姆河北岸。公元前 1 世紀初葉,大月氏又征服阿姆河以南的大夏。至公元初,五部歙侯中貴霜獨大,建立貴霜帝國。大月氏人的兩次遷徙對中亞地區的歷史影響至巨。它造成大夏的滅亡,促使塞種入侵印度北部,并引起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從而開辟絲綢之路。
基本解釋
古族名。月氏的一支。漢文帝初年﹐在匈奴壓迫下﹐原游牧于敦煌﹑祁連間的月氏人﹐一部分遷至今伊犁河上游流域﹐稱大月氏。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左右﹐遭烏孫攻擊﹐又西遷大夏(今阿姆河上游)。約在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漢使張騫至其國。分為休密﹑雙靡﹑貴霜﹑肸頓﹑都密五部翕侯。公元一世紀中葉﹐貴霜翕侯兼并其他四部﹐建立貴霜王國。辭典解釋
大月氏 dà yuè zhī ㄉㄚˋ ㄩㄝˋ ㄓ國名。為西域古國。參見「月氏」條。
英語 Tokhara, Tokharians (historic people of central Asia)?
大月氏 (公元前2世紀中亞地區的游牧部族)
大月氏在公元前2世紀以前居住在中國西北部,后遷徙到中亞地區。在中國先秦時代的古籍中,或譯作禺知、禺氏、牛氏等,后來也有譯作月支的。
《康熙字典》等中,“月氏”的條目均注為yuèzhī,或在“月”下注音“魚厥切”。公元前5~前2世紀初,月氏人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張掖至敦煌一帶,勢力強大,為匈奴勁敵。約在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漢使張騫至其國,以后往來漸密。國內分為休密、雙靡、貴霜、胖頓、都密五部歙侯。公元前 177年前不久,月氏擊破敦煌附近另一個小游牧部落烏孫,殺其王難兜靡,奪其地,難兜靡子獵驕靡初生,其部落逃到匈奴。公元前 177 ~前176年間,匈奴冒頓單于遣右賢王大敗月氏。公元前 174年,匈奴老上單于立,不久又大敗月氏,殺其王,以其頭為飲器。月氏大多數部眾遂西遷至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原居此地的塞種大部分被迫南遷到興都庫什山以南。 月氏在河西走廊留下小部分殘眾與祁連山間羌族混合 ,號稱小月氏, 而西遷之月氏從此被稱為大月氏。至公元前139~前129年間,烏孫王獵驕靡長大,為其父報仇,遂率部眾西擊大月氏,奪取伊犁河流域等地。大月氏再次被迫南遷,過大宛,定居于阿姆河北岸。公元前 1 世紀初葉,大月氏又征服阿姆河以南的大夏。至公元初,五部歙侯中貴霜獨大,建立貴霜帝國。大月氏人的兩次遷徙對中亞地區的歷史影響至巨。它造成大夏的滅亡,促使塞種入侵印度北部,并引起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從而開辟絲綢之路。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賞月。2.計時的單位,公歷1年分為12個月。3.每月的:月刊。月產量。4.形狀像月亮的;圓的:月琴。月餅。5.姓。
【氏】:[shì]1.姓(張氏是“姓張的”):張氏兄弟。2.舊時放在已婚婦女的姓后,通常在父姓前再加夫姓,作為稱呼:趙王氏(夫姓趙,父姓王)。3.對名人專家的稱呼:顧氏(顧炎武)《日知錄》。攝氏溫度計。達爾文氏。4.用在親屬關系字的后面稱自己的親屬:舅氏(母舅)。母氏。5.姓。[zhī]見〖月氏〗。
貴霜帝國是由大月氏西遷中亞以后建立的,與兩漢時代的中國關系密切。
一個大月氏遺族青年,上有千年傳承下有同伴相助。
在大月氏中便具有有去無回,死亡之地,鬼域等令人咋聽之下就不寒而栗的意義。
三叔公,我還以為是跟漢朝時候的大月氏有關系。
西漢末年,信奉佛教的大月氏使臣來到長安,一個叫景廬的讀書人接受了他的口傳佛經,佛教開始傳入中國。
可能是由于這些大月氏人一直生活于此,從來沒見過外人,看見珍珍、紫苑走向城門口,便發出警訊。
從玉門關西出,經若羌轉西,越蔥嶺,經懸度,入大月氏,這是古南道。
此外,還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吉賓、烏弋山離等十幾個小國為西域國家,現在中亞及阿富汗、印度等國境內。
匈奴向東打敗東胡,向西消滅烏孫和大月氏,逼迫西域36國向他稱臣,向大宛索貢,無不是奴役異族的表現。
在匈奴十余年,始終秉持漢節,后逃脫,輾轉經烏孫(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帶)、大宛(今蘇聯費爾干納盆地)、康居(今蘇聯錫爾河是游地帶),終於抵達大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