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作爲的讀音 大有作爲的意思
【解釋】作為:做出成績。能夠極大地發揮作用,作一番貢獻。【出處】《孟子·公孫丑下》:“故將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謀焉則就之。”朱熹集注:“大有為之君,大有作為,非常之君也。”【示例】民國元年革命后,先生的所志已達,該可以~了,然而還是不得志。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關于于太炎先生二三事》【近義詞】大有可為、大展宏圖、大顯身手【反義詞】無所作為、碌碌無為、庸庸碌碌【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定語;與“大有可為”相對
- 大
- 有
- 作
- 爲
“大有作爲”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à yǒu zuò wéi]
- 漢字注音:
- ㄉㄚˋ ㄧㄡˇ ㄗㄨㄛˋ ㄨㄟˊ
- 簡繁字形:
- 大有作為
- 是否常用:
- 否
“大有作爲”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大有作為 dàyǒu-zuòwéi
[have bright prospect;be well worth doing] 指能充分發揮才干,做出重大成績
辭典解釋
大有作為 dà yǒu zuò wéi ㄉㄚˋ ㄧㄡˇ ㄗㄨㄛˋ ㄨㄟˊ 能充分發揮才干,有大成就與貢獻。
《孟子.公孫丑下》:「故將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謀焉則就之。」
宋.朱熹.注:「大有為之君,大有作為,非常之君也。」
反義詞
無所作為
網絡解釋
【解釋】作為:做出成績。能夠極大地發揮作用,作一番貢獻。
【出處】《孟子·公孫丑下》:“故將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謀焉則就之。”朱熹集注:“大有為之君,大有作為,非常之君也。”
【示例】民國元年革命后,先生的所志已達,該可以~了,然而還是不得志。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關于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近義詞】大有可為、大展宏圖、大顯身手
【反義詞】無所作為、碌碌無為、庸庸碌碌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定語;與“大有可為”相對
“大有作爲”的單字解釋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有】:[yǒu]1.存在:有關。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備無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屬:他有一本書。3.表示發生、出現:有病。情況有變化。4.表示估量或比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學問。6.用在某些動詞前面表示客氣:有勞。有請。7.無定指,與“某”相近:有一天。8.詞綴,用在某些朝代名稱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數之外再加零數。
【作】:[zuò]1.勞動;勞作:精耕細作。作息制度。2.起:振作。槍聲大作。3.寫作;作品:著作。佳作。4.假裝:作態。裝模作樣。5.當作;作為:過期作廢。6.進行某種活動:同不良傾向作斗爭。自作自受。7.同“做”。[zuō]作坊:小器作。
【爲】:[wéi]“為”的繁體字。[wèi]均同“為”。
“大有作爲”的相關詞語
* 大有作爲的讀音是:dà yǒu zuò wéi,大有作爲的意思:【解釋】作為:做出成績。能夠極大地發揮作用,作一番貢獻。【出處】《孟子·公孫丑下》:“故將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謀焉則就之。”朱熹集注:“大有為之君,大有作為,非常之君也。”【示例】民國元年革命后,先生的所志已達,該可以~了,然而還是不得志。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關于于太炎先生二三事》【近義詞】大有可為、大展宏圖、大顯身手【反義詞】無所作為、碌碌無為、庸庸碌碌【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定語;與“大有可為”相對
基本解釋
大有作為 dàyǒu-zuòwéi
[have bright prospect;be well worth doing] 指能充分發揮才干,做出重大成績
辭典解釋
大有作為 dà yǒu zuò wéi ㄉㄚˋ ㄧㄡˇ ㄗㄨㄛˋ ㄨㄟˊ能充分發揮才干,有大成就與貢獻。
《孟子.公孫丑下》:「故將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謀焉則就之。」
宋.朱熹.注:「大有為之君,大有作為,非常之君也。」
反義詞
無所作為【解釋】作為:做出成績。能夠極大地發揮作用,作一番貢獻。
【出處】《孟子·公孫丑下》:“故將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謀焉則就之。”朱熹集注:“大有為之君,大有作為,非常之君也。”
【示例】民國元年革命后,先生的所志已達,該可以~了,然而還是不得志。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關于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近義詞】大有可為、大展宏圖、大顯身手
【反義詞】無所作為、碌碌無為、庸庸碌碌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定語;與“大有可為”相對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有】:[yǒu]1.存在:有關。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備無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屬:他有一本書。3.表示發生、出現:有病。情況有變化。4.表示估量或比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學問。6.用在某些動詞前面表示客氣:有勞。有請。7.無定指,與“某”相近:有一天。8.詞綴,用在某些朝代名稱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數之外再加零數。
【作】:[zuò]1.勞動;勞作:精耕細作。作息制度。2.起:振作。槍聲大作。3.寫作;作品:著作。佳作。4.假裝:作態。裝模作樣。5.當作;作為:過期作廢。6.進行某種活動:同不良傾向作斗爭。自作自受。7.同“做”。[zuō]作坊:小器作。
【爲】:[wéi]“為”的繁體字。[wèi]均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