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義勇爲的讀音 見義勇爲的意思
【解釋】看到正義的事,就勇敢地去做。【出處】《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示例】~真漢子,莫將成敗論英雄。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四回【近義詞】急公好義、挺身而出【反義詞】袖手旁觀、見利忘義、見義不為【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見
- 義
- 勇
- 爲
“見義勇爲”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jiàn yì yǒng wèi]
- 漢字注音:
- 簡繁字形:
- 見義勇為
- 是否常用:
- 是
“見義勇爲”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見義勇為 jiànyì-yǒngwéi
[see what is right and have the courage to do it;be ready to take up the cudgets for a just cause;do boldly what is righteous;be zealous in doing what is righteous in seeing it] 意識到是正義之舉就大膽去做
辭典解釋
見義勇為 jiàn yì yǒng wéi ㄐㄧㄢˋ ㄧˋ ㄩㄥˇ ㄨㄟˊ 語本《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遇到合乎正義的事,就應該奮勇的去做。
《宋史.卷三一九.歐陽修傳》:「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在前,觸發之不顧。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
近義詞
當仁不讓,義不容辭反義詞
見死不救,袖手旁觀,趁火打劫
網絡解釋
【解釋】看到正義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處】《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示例】~真漢子,莫將成敗論英雄。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四回
【近義詞】急公好義、挺身而出
【反義詞】袖手旁觀、見利忘義、見義不為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見義勇爲”的單字解釋
【見】:[jiàn]1.看見;看到。2.謁見;拜見。3.見面;會見。4.指接見。5.遇到;接觸。6.見解;見識。7.引申為主意,辦法。8.知道;覺得。9.引申為辨別。10.聽說;聽見;聽到。11.比試;較量。12.預料;想見。13.希望;打算。14.用在動詞前面表示被動。相當於被,受到。15.用在動詞前面,稱代自己。16.助詞。表示動作持續。17.用在動詞後面。表示結果。18.用在動詞前面。表示謙抑、客套。19.用在表示長寬、體積等數量詞後面。表示約數。20.方言。猶每。[xiàn]1.“現”的古字。顯現;顯露。2.“現”的古字。顯示;表示。3.“現”的古字。現在。4.“現”的古字。現成。5.介紹;薦舉。6.進獻。
【義】:1.合宜的事情。《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淮南子?齊俗》:“為義者,布施而德。”2.正道、正理。《孟子?公孫丑上》:“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3.死節、殉難。《禮記?禮運》:“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宋史?卷四五○?忠義傳五?尹穀傳》:“尹務實,男子也,先我就義矣。”4.法則。《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無偏無頗,遵王之義。”5.意思:“意義”、“字義”。漢?孔安國《尚書序》:“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定其可知者,為隸古定。”6.功用。《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7.姓。如漢代有義縱。8.合於正義的:“義民”、“義婦”、“義舉”。《書經?康誥》:“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彝,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9.用來周濟公眾的:“義莊”、“義塾”、“義舍”。《三國志?卷八?魏書?張魯傳》:“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亭傳。”10.假的,有其名而非真﹑非親的:“義父”﹑“義子”﹑“義肢”﹑“義齒”。
【勇】:1.勇敢:勇武。奮勇。越戰越勇。智勇雙全。2.清朝稱戰爭時期臨時招募,不在平時編制之內的兵:散兵游勇。3.姓。
【爲】:[wéi]“為”的繁體字。[wèi]均同“為”。
“見義勇爲”的相關詞語
* 見義勇爲的讀音是:jiàn yì yǒng wèi,見義勇爲的意思:【解釋】看到正義的事,就勇敢地去做。【出處】《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示例】~真漢子,莫將成敗論英雄。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四回【近義詞】急公好義、挺身而出【反義詞】袖手旁觀、見利忘義、見義不為【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基本解釋
見義勇為 jiànyì-yǒngwéi
[see what is right and have the courage to do it;be ready to take up the cudgets for a just cause;do boldly what is righteous;be zealous in doing what is righteous in seeing it] 意識到是正義之舉就大膽去做
辭典解釋
見義勇為 jiàn yì yǒng wéi ㄐㄧㄢˋ ㄧˋ ㄩㄥˇ ㄨㄟˊ語本《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遇到合乎正義的事,就應該奮勇的去做。
《宋史.卷三一九.歐陽修傳》:「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在前,觸發之不顧。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
近義詞
當仁不讓,義不容辭反義詞
見死不救,袖手旁觀,趁火打劫【解釋】看到正義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處】《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示例】~真漢子,莫將成敗論英雄。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四回
【近義詞】急公好義、挺身而出
【反義詞】袖手旁觀、見利忘義、見義不為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見】:[jiàn]1.看見;看到。2.謁見;拜見。3.見面;會見。4.指接見。5.遇到;接觸。6.見解;見識。7.引申為主意,辦法。8.知道;覺得。9.引申為辨別。10.聽說;聽見;聽到。11.比試;較量。12.預料;想見。13.希望;打算。14.用在動詞前面表示被動。相當於被,受到。15.用在動詞前面,稱代自己。16.助詞。表示動作持續。17.用在動詞後面。表示結果。18.用在動詞前面。表示謙抑、客套。19.用在表示長寬、體積等數量詞後面。表示約數。20.方言。猶每。[xiàn]1.“現”的古字。顯現;顯露。2.“現”的古字。顯示;表示。3.“現”的古字。現在。4.“現”的古字。現成。5.介紹;薦舉。6.進獻。
【義】:1.合宜的事情。《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淮南子?齊俗》:“為義者,布施而德。”2.正道、正理。《孟子?公孫丑上》:“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3.死節、殉難。《禮記?禮運》:“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宋史?卷四五○?忠義傳五?尹穀傳》:“尹務實,男子也,先我就義矣。”4.法則。《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無偏無頗,遵王之義。”5.意思:“意義”、“字義”。漢?孔安國《尚書序》:“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定其可知者,為隸古定。”6.功用。《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7.姓。如漢代有義縱。8.合於正義的:“義民”、“義婦”、“義舉”。《書經?康誥》:“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彝,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9.用來周濟公眾的:“義莊”、“義塾”、“義舍”。《三國志?卷八?魏書?張魯傳》:“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亭傳。”10.假的,有其名而非真﹑非親的:“義父”﹑“義子”﹑“義肢”﹑“義齒”。
【勇】:1.勇敢:勇武。奮勇。越戰越勇。智勇雙全。2.清朝稱戰爭時期臨時招募,不在平時編制之內的兵:散兵游勇。3.姓。
【爲】:[wéi]“為”的繁體字。[wèi]均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