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鑼的讀音 大鑼的意思
大鑼 屬鑼的一種,因面較大 故稱大鑼。它是銅制的,直徑約30厘米,扁平圓體,有邊,邊孔較小,系以繩。演奏時,左手提鑼,右手持木槌擊奏,在戲曲伴奏和器樂合奏中常用到它。
- 大
- 鑼
“大鑼”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à luó]
- 漢字注音:
- ㄉㄚˋ ㄌㄨㄛˊ
- 簡繁字形:
- 大鑼
- 是否常用:
- 否
“大鑼”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打擊樂器。銅制。體圓面平﹐用蒙布的木槌擊奏。常用于戲曲伴奏及民間吹打樂。京劇所用者形體較小﹐發音高亢﹐有"京鑼"之稱。歐洲的大鑼由東方傳去﹐1791年法國作曲家戈賽克始用之于管弦樂中。 辭典解釋
大鑼 dà luó ㄉㄚˋ ㄌㄨㄛˊ 樂器名。屬打擊樂器。直徑約一百公分左右。銅制,體圓扁平,有邊,邊穿小孔以系繩。演奏時用蒙布的木槌敲擊。用於戲曲伴奏,或與民間樂器合奏。
網絡解釋
大鑼
屬鑼的一種,因面較大 故稱大鑼。它是銅制的,直徑約30厘米,扁平圓體,有邊,邊孔較小,系以繩。演奏時,左手提鑼,右手持木槌擊奏,在戲曲伴奏和器樂合奏中常用到它。
“大鑼”的單字解釋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鑼】:擊樂器。銅制,似盤。一般有提手,用槌擊奏。形制多樣,如大鑼、小鑼、堂鑼、云鑼等。常用于吹打樂及戲曲、歌舞伴奏。
“大鑼”的相關詞語
“大鑼”造句
潮州大鑼鼓曾獲得世界青年聯歡節金獎。
為趕熱鬧我進了川大鑼鼓隊。
梆子、大鑼、鐺鑼、二鑼、包鑼、大鈸、鼓、馬鑼,再加上嗩吶,雷八仙自制了一個臺架方便使用。
這種觸目驚心是大鑼大鼓的影響,而不是使人三月不知肉味的感動。
這種驚心動魄是大鑼大鼓的刺激,而不是使人三月不知肉味的感動。
而用來伴奏的,也是大鑼、小鑼、馬鑼、大缽,一色的川劇家什。
大鑼、手鑼,雖然是再簡單不過的樂器,但卻掌控著扽腔的整個節奏,沒有默契鑼手敲鑼,扽腔就唱不出味道。
它以清唱的形式出現,終于使昆腔在無大鑼大鼓烘托的氣氛下能夠清麗悠遠,旋律更加優美。
粵劇的梆子腔源自西秦戲,大鑼大鼓源自西秦戲,就連樂器的定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以西秦腔為標準弦。
正前方的戲臺兩側,擺著單皮鼓、大鑼、小鑼、鐃鈸、嗩吶、京胡等眾多樂器,但卻是空無一人,唱角們怕還是在后臺準備著。
* 大鑼的讀音是:dà luó,大鑼的意思:大鑼 屬鑼的一種,因面較大 故稱大鑼。它是銅制的,直徑約30厘米,扁平圓體,有邊,邊孔較小,系以繩。演奏時,左手提鑼,右手持木槌擊奏,在戲曲伴奏和器樂合奏中常用到它。
基本解釋
打擊樂器。銅制。體圓面平﹐用蒙布的木槌擊奏。常用于戲曲伴奏及民間吹打樂。京劇所用者形體較小﹐發音高亢﹐有"京鑼"之稱。歐洲的大鑼由東方傳去﹐1791年法國作曲家戈賽克始用之于管弦樂中。辭典解釋
大鑼 dà luó ㄉㄚˋ ㄌㄨㄛˊ樂器名。屬打擊樂器。直徑約一百公分左右。銅制,體圓扁平,有邊,邊穿小孔以系繩。演奏時用蒙布的木槌敲擊。用於戲曲伴奏,或與民間樂器合奏。
大鑼
屬鑼的一種,因面較大 故稱大鑼。它是銅制的,直徑約30厘米,扁平圓體,有邊,邊孔較小,系以繩。演奏時,左手提鑼,右手持木槌擊奏,在戲曲伴奏和器樂合奏中常用到它。【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鑼】:擊樂器。銅制,似盤。一般有提手,用槌擊奏。形制多樣,如大鑼、小鑼、堂鑼、云鑼等。常用于吹打樂及戲曲、歌舞伴奏。
潮州大鑼鼓曾獲得世界青年聯歡節金獎。
為趕熱鬧我進了川大鑼鼓隊。
梆子、大鑼、鐺鑼、二鑼、包鑼、大鈸、鼓、馬鑼,再加上嗩吶,雷八仙自制了一個臺架方便使用。
這種觸目驚心是大鑼大鼓的影響,而不是使人三月不知肉味的感動。
這種驚心動魄是大鑼大鼓的刺激,而不是使人三月不知肉味的感動。
而用來伴奏的,也是大鑼、小鑼、馬鑼、大缽,一色的川劇家什。
大鑼、手鑼,雖然是再簡單不過的樂器,但卻掌控著扽腔的整個節奏,沒有默契鑼手敲鑼,扽腔就唱不出味道。
它以清唱的形式出現,終于使昆腔在無大鑼大鼓烘托的氣氛下能夠清麗悠遠,旋律更加優美。
粵劇的梆子腔源自西秦戲,大鑼大鼓源自西秦戲,就連樂器的定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以西秦腔為標準弦。
正前方的戲臺兩側,擺著單皮鼓、大鑼、小鑼、鐃鈸、嗩吶、京胡等眾多樂器,但卻是空無一人,唱角們怕還是在后臺準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