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書的讀音 子弟書的意思
子弟書 子弟書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創并流行的講唱文學。清初,很多旗籍子弟在戌邊時利用當時流行的俗曲和滿族薩滿教的巫歌“單鼓詞”的曲調,配以八角鼓擊節,編詞演唱,以抒發思歸之情,或反映軍中時事。這種演唱后來傳入北京,約在乾隆初年,北京部分八旗子弟以這種曲調為基礎,參照當時民間鼓詞的形式,創造出一種以七言為體,沒有說白,以敘述故事為主的書段,演唱時仍以八角鼓擊節,正式稱為子弟書。
- 子
- 弟
- 書
“子弟書”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ǐ dì shū]
- 漢字注音:
- ㄗˇ ㄉㄧˋ ㄕㄨ
- 簡繁字形:
- 子弟書
- 是否常用:
- 否
“子弟書”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即清音子弟書。辭典解釋
子弟書 zǐ dì shū ㄗˇ ㄉㄧˋ ㄕㄨ 一種流行于清代的曲藝。是乾隆期間滿族八旗子弟所創。說唱體材多取明、清小說、戲曲和當時社會故事。其興盛期間不長,清末時已衰落,但對京韻大鼓、梅花大鼓等曲種,頗有影響。
網絡解釋
子弟書
子弟書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創并流行的講唱文學。清初,很多旗籍子弟在戌邊時利用當時流行的俗曲和滿族薩滿教的巫歌“單鼓詞”的曲調,配以八角鼓擊節,編詞演唱,以抒發思歸之情,或反映軍中時事。這種演唱后來傳入北京,約在乾隆初年,北京部分八旗子弟以這種曲調為基礎,參照當時民間鼓詞的形式,創造出一種以七言為體,沒有說白,以敘述故事為主的書段,演唱時仍以八角鼓擊節,正式稱為子弟書。
“子弟書”的單字解釋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弟】:[dì]1.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紀小的男子:弟弟。兄弟。2.親戚或親族間輩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紀小的男子:表弟。堂弟。3.稱同輩比自己年紀小的男性:老弟。師弟。4.學生對老師自稱或別人指稱:弟子。徒弟。5.古同“第”,次序。6.古同“第”,但。[tì]古同“悌”,孝悌。[tuí]〔弟靡〕頹唐;柔順。
【書】:1.寫字;記錄;書寫:書法。大書特書。振筆直書。2.字體:楷書。隸書。3.裝訂成冊的著作:一本書。一部書。一套書。叢書。新書。古書。書店。4.書信:家書。書札。5.文件:證書。保證書。說明書。挑戰書。白皮書。6.姓。
“子弟書”的相關成語
“子弟書”的相關詞語
“子弟書”造句
子弟書作家運用多種方式化長為短,對原著進行不同程度的改編。
子弟書因為創作者、表演者、欣賞者都是八旗子弟而得名。
這其中,在北方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當數子弟書。
最后,客觀而全面地分析了紅樓夢子弟書的貢獻及它對當代紅樓曲藝發展的影響。
子弟書是滿族八旗入關后創制的說唱藝術,清乾隆至光緒年間,在北京曾盛極一時。
早在清末,“子弟書”這種輝煌的曲藝就已湮沒無聞,無人再會演唱。
其次,分別從人物論、藝術論兩個方面深入探討紅樓夢子弟書的文本特征。
東北大鼓的唱腔是在弦子書、子弟書的基礎上,吸收借鑒樂亭大鼓、京韻大鼓及二人轉逐漸形成的。
八角鼓、岔曲,因為都出自八旗子弟之手,在八旗子弟之間流傳,常常被人和子弟書混為一談。
* 子弟書的讀音是:zǐ dì shū,子弟書的意思:子弟書 子弟書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創并流行的講唱文學。清初,很多旗籍子弟在戌邊時利用當時流行的俗曲和滿族薩滿教的巫歌“單鼓詞”的曲調,配以八角鼓擊節,編詞演唱,以抒發思歸之情,或反映軍中時事。這種演唱后來傳入北京,約在乾隆初年,北京部分八旗子弟以這種曲調為基礎,參照當時民間鼓詞的形式,創造出一種以七言為體,沒有說白,以敘述故事為主的書段,演唱時仍以八角鼓擊節,正式稱為子弟書。
基本解釋
即清音子弟書。辭典解釋
子弟書 zǐ dì shū ㄗˇ ㄉㄧˋ ㄕㄨ一種流行于清代的曲藝。是乾隆期間滿族八旗子弟所創。說唱體材多取明、清小說、戲曲和當時社會故事。其興盛期間不長,清末時已衰落,但對京韻大鼓、梅花大鼓等曲種,頗有影響。
子弟書
子弟書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創并流行的講唱文學。清初,很多旗籍子弟在戌邊時利用當時流行的俗曲和滿族薩滿教的巫歌“單鼓詞”的曲調,配以八角鼓擊節,編詞演唱,以抒發思歸之情,或反映軍中時事。這種演唱后來傳入北京,約在乾隆初年,北京部分八旗子弟以這種曲調為基礎,參照當時民間鼓詞的形式,創造出一種以七言為體,沒有說白,以敘述故事為主的書段,演唱時仍以八角鼓擊節,正式稱為子弟書。【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弟】:[dì]1.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紀小的男子:弟弟。兄弟。2.親戚或親族間輩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紀小的男子:表弟。堂弟。3.稱同輩比自己年紀小的男性:老弟。師弟。4.學生對老師自稱或別人指稱:弟子。徒弟。5.古同“第”,次序。6.古同“第”,但。[tì]古同“悌”,孝悌。[tuí]〔弟靡〕頹唐;柔順。
【書】:1.寫字;記錄;書寫:書法。大書特書。振筆直書。2.字體:楷書。隸書。3.裝訂成冊的著作:一本書。一部書。一套書。叢書。新書。古書。書店。4.書信:家書。書札。5.文件:證書。保證書。說明書。挑戰書。白皮書。6.姓。
子弟書作家運用多種方式化長為短,對原著進行不同程度的改編。
子弟書因為創作者、表演者、欣賞者都是八旗子弟而得名。
這其中,在北方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當數子弟書。
最后,客觀而全面地分析了紅樓夢子弟書的貢獻及它對當代紅樓曲藝發展的影響。
子弟書是滿族八旗入關后創制的說唱藝術,清乾隆至光緒年間,在北京曾盛極一時。
早在清末,“子弟書”這種輝煌的曲藝就已湮沒無聞,無人再會演唱。
其次,分別從人物論、藝術論兩個方面深入探討紅樓夢子弟書的文本特征。
東北大鼓的唱腔是在弦子書、子弟書的基礎上,吸收借鑒樂亭大鼓、京韻大鼓及二人轉逐漸形成的。
八角鼓、岔曲,因為都出自八旗子弟之手,在八旗子弟之間流傳,常常被人和子弟書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