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身之處的讀音 安身之處的意思
【解釋】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回:“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得荊州為安身之地。”【示例】能夠找到職業,找到~,該是多么令人高興啊。 ◎楊沫《青春之歌》第三章【近義詞】安身之地【語法】偏正式;作賓語;指棲身的地方
- 安
- 身
- 之
- 處
“安身之處”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ān shēn zhī chù]
- 漢字注音:
- ㄢ ㄕㄣ ㄓ ㄔㄨˋ
- 簡繁字形:
- 安身之處
- 是否常用:
- 否
“安身之處”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安身之處 ān shēn zhī chù ㄢ ㄕㄣ ㄓ ㄔㄨˋ 容身立足的地方。
《紅樓夢.第六九回》:「二爺二奶奶要攆我回去,我沒了安身之處,太太好歹開恩。」
網絡解釋
【解釋】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回:“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得荊州為安身之地。”
【示例】能夠找到職業,找到~,該是多么令人高興啊。 ◎楊沫《青春之歌》第三章
【近義詞】安身之地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指棲身的地方
“安身之處”的單字解釋
【安】:1.安定:心神不安。坐不安,立不穩。2.使安定:安民。安神。安邦定國。3.對生活、工作等感到滿足合適:安于現狀(滿足于目前的狀況,不求進步)。安之若素。4.平安;安全(跟“危”相對):公安。治安。轉危為安。5.使有合適的位置:安插。安頓。6.安裝;設立:安門窗。安電燈。咱們村上安有線電視了。7.加上:安罪名。安個頭銜。8.存著;懷著(某種念頭,多指不好的):你安的什么心?9.姓。10.疑問代詞。11.問處所,跟“哪里”相同:而今安在?12.表示反問,跟“怎么、哪里”相同:不入虎穴,安得虎子?。安能若無其事?13.安培的簡稱。導體橫截面每秒通過的電量是1庫時,電流強度就是1安。
【身】:1.身體:身上。轉過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個身。2.指生命:奮不顧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則。身先士卒。身臨其境。身為領導,當然應該走在群眾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養:修身。立身處世。5.物體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車身。河身。船身。機身。6.用于衣服:換了身衣裳。做兩身兒制服。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處】:同“處”。
“安身之處”的相關詞語
* 安身之處的讀音是:ān shēn zhī chù,安身之處的意思:【解釋】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回:“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得荊州為安身之地。”【示例】能夠找到職業,找到~,該是多么令人高興啊。 ◎楊沫《青春之歌》第三章【近義詞】安身之地【語法】偏正式;作賓語;指棲身的地方
辭典解釋
安身之處 ān shēn zhī chù ㄢ ㄕㄣ ㄓ ㄔㄨˋ容身立足的地方。
《紅樓夢.第六九回》:「二爺二奶奶要攆我回去,我沒了安身之處,太太好歹開恩。」
【解釋】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回:“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得荊州為安身之地。”
【示例】能夠找到職業,找到~,該是多么令人高興啊。 ◎楊沫《青春之歌》第三章
【近義詞】安身之地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指棲身的地方
【安】:1.安定:心神不安。坐不安,立不穩。2.使安定:安民。安神。安邦定國。3.對生活、工作等感到滿足合適:安于現狀(滿足于目前的狀況,不求進步)。安之若素。4.平安;安全(跟“危”相對):公安。治安。轉危為安。5.使有合適的位置:安插。安頓。6.安裝;設立:安門窗。安電燈。咱們村上安有線電視了。7.加上:安罪名。安個頭銜。8.存著;懷著(某種念頭,多指不好的):你安的什么心?9.姓。10.疑問代詞。11.問處所,跟“哪里”相同:而今安在?12.表示反問,跟“怎么、哪里”相同:不入虎穴,安得虎子?。安能若無其事?13.安培的簡稱。導體橫截面每秒通過的電量是1庫時,電流強度就是1安。
【身】:1.身體:身上。轉過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個身。2.指生命:奮不顧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則。身先士卒。身臨其境。身為領導,當然應該走在群眾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養:修身。立身處世。5.物體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車身。河身。船身。機身。6.用于衣服:換了身衣裳。做兩身兒制服。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處】:同“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