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宋文鑒的讀音 宋文鑒的意思

    宋文鑒 《宋文鑒》原名《皇朝文鑒》,宋代中國詩文總集。呂祖謙奉宋孝宗之命編輯。“所得文集凡八百”(呂喬年《太史成公編皇朝文鑒始末》),搜羅廣博。共150卷,編為 61類。1 至11卷,收賦 80余篇;12至 30卷,收各體詩(包括“騷”)約1020篇;31至150卷,收文 1400多篇。所收詩文之作者200多人。
    • sòng
    • wén
    • jiàn

    “宋文鑒”的讀音

    拼音讀音
    [sòng wén jiàn]
    漢字注音:
    ㄙㄨㄥˋ ㄨㄣˊ ㄐㄧㄢˋ
    簡繁字形:
    宋文鑑
    是否常用:

    “宋文鑒”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原名《皇朝文鑒》。總集名。南宋呂祖謙編。一百五十卷。分六十一類,選錄北宋時期詩、賦、文二千五百余首(篇),收錄作家二百余人。所選詩文,有不少為人傳誦之作;所載奏議,保存了當時政治斗爭的一些材料。流傳頗廣。

    網絡解釋

    宋文鑒

    《宋文鑒》原名《皇朝文鑒》,宋代中國詩文總集。呂祖謙奉宋孝宗之命編輯。“所得文集凡八百”(呂喬年《太史成公編皇朝文鑒始末》),搜羅廣博。共150卷,編為 61類。1 至11卷,收賦 80余篇;12至 30卷,收各體詩(包括“騷”)約1020篇;31至150卷,收文 1400多篇。所收詩文之作者200多人。

    “宋文鑒”的單字解釋

    】:1.周朝國名(前11世紀中葉—前286)。在今河南商丘一帶。為齊所滅。2.朝代名。1.南朝之一(420—479)。劉裕滅東晉后建立。建都建康(今南京),國號宋,史稱劉宋。為南齊所滅。2.(960—1279)趙匡胤滅五代后周建立。建都汴梁(今河南開封),國號宋,史稱北宋。1127年4月為金所滅。5月趙構重建政權,建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史稱南宋。1279年為元所滅。北宋、南宋合稱兩宋。3.響度單位。一毫宋約相當于人耳剛能聽到的聲音響度。舊寫作??。
    】: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1.鏡子(古代用銅制成)。2.照:水清可鑒。3.仔細看;審察:鑒別。鑒定。4.可以作為警戒或引為教訓的事:引以為鑒。前車之覆,后車之鑒。5.舊式書信套語,用在開頭的稱呼之后,表示請人看信:惠鑒。臺鑒。鈞鑒。

    “宋文鑒”的相關詞語

    * 宋文鑒的讀音是:sòng wén jiàn,宋文鑒的意思:宋文鑒 《宋文鑒》原名《皇朝文鑒》,宋代中國詩文總集。呂祖謙奉宋孝宗之命編輯。“所得文集凡八百”(呂喬年《太史成公編皇朝文鑒始末》),搜羅廣博。共150卷,編為 61類。1 至11卷,收賦 80余篇;12至 30卷,收各體詩(包括“騷”)約1020篇;31至150卷,收文 1400多篇。所收詩文之作者200多人。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