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洼文化的讀音 寺洼文化的意思
寺洼文化 中國西北地區的青銅時代文化。因最初發現于甘肅臨洮寺洼山而得名。年代約為公元前14~前11世紀。主要分布在蘭州以東的甘肅省境內,并擴及陜西省千水、涇水流域。居民聚落已具相當規模。經濟以農業為主,兼營畜牧。墓葬多土坑墓,形若覆斗,葬具有棺或棺槨,除單人葬外,有合葬和火葬墓。隨葬品有陶器、青銅器、裝飾品及馬牛羊的骨骼。少數墓中有殉人和陪葬車馬,表明當時已進入奴隸社會。馬鞍形口罐是最有特色的陶器。青銅器有戈、矛、鏃、刀和鈴等。
- 寺
- 洼
- 文
- 化
“寺洼文化”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ì wā wén huà]
- 漢字注音:
- ㄙˋ ㄨㄚ ㄨㄣˊ ㄏㄨㄚˋ
- 簡繁字形:
- 寺窪文化
- 是否常用:
- 否
“寺洼文化”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中國原始社會晩期的一種文化。最初發現于甘肅臨洮寺洼山,故名。主要分布在甘肅臨洮以南至會川之間洮河兩岸一帶。以馬鞍形侈口平底的陶器為基本特征,已出現銅器。年代約當于中原的周代,可能是氐﹑羌族的原始文化。
網絡解釋
寺洼文化
中國西北地區的青銅時代文化。因最初發現于甘肅臨洮寺洼山而得名。年代約為公元前14~前11世紀。主要分布在蘭州以東的甘肅省境內,并擴及陜西省千水、涇水流域。居民聚落已具相當規模。經濟以農業為主,兼營畜牧。墓葬多土坑墓,形若覆斗,葬具有棺或棺槨,除單人葬外,有合葬和火葬墓。隨葬品有陶器、青銅器、裝飾品及馬牛羊的骨骼。少數墓中有殉人和陪葬車馬,表明當時已進入奴隸社會。馬鞍形口罐是最有特色的陶器。青銅器有戈、矛、鏃、刀和鈴等。
“寺洼文化”的單字解釋
【寺】:1.古代官署名:大理寺。太常寺。2.佛教的廟宇:碧云寺。護國寺。3.伊斯蘭教徒禮拜、講經的地方:清真寺。4.姓。
【洼】:1.小水坑;低下的地方:水洼。2.低凹:地很洼。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化】:[huà]1.變化;使變化:化膿。化名。化裝。頑固不化。泥古不化。化整為零。化悲痛為力量。2.感化:教化。潛移默化。3.熔化;融化;溶化:化凍。化鐵爐。太陽一出來,冰雪都化了。糖放到水里就化了。4.消化;消除:化食。化痰止咳。食古不化。5.燒化:焚化。火化。6.(僧道)死:坐化。羽化。7.指化學:理化。化工。化肥。8.后綴。加在名詞或形容詞之后構成動詞,表示轉變成某種性質或狀態:綠化。美化。惡化。電氣化。機械化。水利化。9.姓。10.(僧道)向人求布施:募化。化緣。化齋。化了些米面來。[huā]同“花2”。
“寺洼文化”的相關詞語
* 寺洼文化的讀音是:sì wā wén huà,寺洼文化的意思:寺洼文化 中國西北地區的青銅時代文化。因最初發現于甘肅臨洮寺洼山而得名。年代約為公元前14~前11世紀。主要分布在蘭州以東的甘肅省境內,并擴及陜西省千水、涇水流域。居民聚落已具相當規模。經濟以農業為主,兼營畜牧。墓葬多土坑墓,形若覆斗,葬具有棺或棺槨,除單人葬外,有合葬和火葬墓。隨葬品有陶器、青銅器、裝飾品及馬牛羊的骨骼。少數墓中有殉人和陪葬車馬,表明當時已進入奴隸社會。馬鞍形口罐是最有特色的陶器。青銅器有戈、矛、鏃、刀和鈴等。
基本解釋
中國原始社會晩期的一種文化。最初發現于甘肅臨洮寺洼山,故名。主要分布在甘肅臨洮以南至會川之間洮河兩岸一帶。以馬鞍形侈口平底的陶器為基本特征,已出現銅器。年代約當于中原的周代,可能是氐﹑羌族的原始文化。寺洼文化
中國西北地區的青銅時代文化。因最初發現于甘肅臨洮寺洼山而得名。年代約為公元前14~前11世紀。主要分布在蘭州以東的甘肅省境內,并擴及陜西省千水、涇水流域。居民聚落已具相當規模。經濟以農業為主,兼營畜牧。墓葬多土坑墓,形若覆斗,葬具有棺或棺槨,除單人葬外,有合葬和火葬墓。隨葬品有陶器、青銅器、裝飾品及馬牛羊的骨骼。少數墓中有殉人和陪葬車馬,表明當時已進入奴隸社會。馬鞍形口罐是最有特色的陶器。青銅器有戈、矛、鏃、刀和鈴等。【寺】:1.古代官署名:大理寺。太常寺。2.佛教的廟宇:碧云寺。護國寺。3.伊斯蘭教徒禮拜、講經的地方:清真寺。4.姓。
【洼】:1.小水坑;低下的地方:水洼。2.低凹:地很洼。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化】:[huà]1.變化;使變化:化膿。化名。化裝。頑固不化。泥古不化。化整為零。化悲痛為力量。2.感化:教化。潛移默化。3.熔化;融化;溶化:化凍。化鐵爐。太陽一出來,冰雪都化了。糖放到水里就化了。4.消化;消除:化食。化痰止咳。食古不化。5.燒化:焚化。火化。6.(僧道)死:坐化。羽化。7.指化學:理化。化工。化肥。8.后綴。加在名詞或形容詞之后構成動詞,表示轉變成某種性質或狀態:綠化。美化。惡化。電氣化。機械化。水利化。9.姓。10.(僧道)向人求布施:募化。化緣。化齋。化了些米面來。[huā]同“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