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欲取之的讀音 將欲取之的意思
- 將
- 欲
- 取
- 之
“將欲取之”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
- 漢字注音: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將欲取之”的意思
基本解釋
網絡解釋
“將欲取之”的單字解釋
【將】:[jiāng]1.副詞。就要;快要:天將下雨。2.介詞。把;拿:將革命進行到底。將功贖罪。3.下象棋時直接攻擊對方的將或帥:將軍。4.帶領;攙扶:將幼弟而歸。扶將。5.做:慎重將事。6.休養;調養:將養。7.文言副詞。又;且:將信將疑。8.助詞。表示動作的開始:趕將上去。[jiàng]1.軍銜名。將官。在校之上。2.泛指軍官:將士。損兵折將。3.帶;率領:將兵。[qiāng]請;希望:《將進酒》。
【欲】:1.欲望:食欲。求知欲。2.想要;希望:欲言又止。從心所欲。3.需要:膽欲大而心欲細。4.將要:搖搖欲墜。山雨欲來風滿樓。
【取】:1.拿到手里:取款。取行李。把電燈泡取下來。2.得到;招致:取樂。取暖。自取滅亡。3.采取;選取:取道。錄取。可取。給孩子取個名兒。4.姓。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將欲取之”的相關詞語
“將欲取之”造句
孫子曰: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人,總是要一點點學會掩飾自己的欲望,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煞風景的人稱之為虛偽。
釣魚必須使用魚愛吃的釣餌,這也是將欲取之,必先與之吧!
‘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講“世無可抵則深隱以待時”。
老子有一句話叫將欲取之,必先與之(注:想要奪取它,必先給予它)。
靈藥長老可謂是老奸巨猾,深諳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的道理。
或許“將欲取之,必固予之;將欲滅之,必先學之”比較容易理解,說白了就是吃小虧占大便宜嘛,也算是一種生存智慧。
關于喪失土地的問題,常有這樣的情形,就是只有喪失才能不喪失,這是“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的實例。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
* 將欲取之的讀音是:,將欲取之的意思:
【將】:[jiāng]1.副詞。就要;快要:天將下雨。2.介詞。把;拿:將革命進行到底。將功贖罪。3.下象棋時直接攻擊對方的將或帥:將軍。4.帶領;攙扶:將幼弟而歸。扶將。5.做:慎重將事。6.休養;調養:將養。7.文言副詞。又;且:將信將疑。8.助詞。表示動作的開始:趕將上去。[jiàng]1.軍銜名。將官。在校之上。2.泛指軍官:將士。損兵折將。3.帶;率領:將兵。[qiāng]請;希望:《將進酒》。
【欲】:1.欲望:食欲。求知欲。2.想要;希望:欲言又止。從心所欲。3.需要:膽欲大而心欲細。4.將要:搖搖欲墜。山雨欲來風滿樓。
【取】:1.拿到手里:取款。取行李。把電燈泡取下來。2.得到;招致:取樂。取暖。自取滅亡。3.采取;選取:取道。錄取。可取。給孩子取個名兒。4.姓。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孫子曰: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人,總是要一點點學會掩飾自己的欲望,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煞風景的人稱之為虛偽。
釣魚必須使用魚愛吃的釣餌,這也是將欲取之,必先與之吧!
‘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講“世無可抵則深隱以待時”。
老子有一句話叫將欲取之,必先與之(注:想要奪取它,必先給予它)。
靈藥長老可謂是老奸巨猾,深諳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的道理。
或許“將欲取之,必固予之;將欲滅之,必先學之”比較容易理解,說白了就是吃小虧占大便宜嘛,也算是一種生存智慧。
關于喪失土地的問題,常有這樣的情形,就是只有喪失才能不喪失,這是“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的實例。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