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院的讀音 崇文院的意思
崇文院 官署名。中國宋代貯藏圖書的官署。唐太宗貞觀中設崇文館,為太子學館,置學士等官,掌管東宮經籍圖書,以教授諸生。北宋建立后,沿襲唐代舊制,以汴京(今開封市)之昭文館、史館、集賢院為三館,稱為四館。太平興國三年(978),建三館書院,遷貯三館書籍,賜名崇文院。端拱元年(988),就崇文院中堂建秘閣,仍與三館總稱崇文院。元豐改制后仍歸秘書省。
- 崇
- 文
- 院
“崇文院”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chóng wén yuàn]
- 漢字注音:
- ㄔㄨㄥˊ ㄨㄣˊ ㄩㄢ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崇文院”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官署名。三國魏明帝置崇文觀,唐設崇文館。宋初以昭文館﹑史館﹑集賢院總名崇文院,元豐中改屬秘書省。參閱宋程俱《麟臺故事.沿革》。
網絡解釋
崇文院
官署名。中國宋代貯藏圖書的官署。唐太宗貞觀中設崇文館,為太子學館,置學士等官,掌管東宮經籍圖書,以教授諸生。北宋建立后,沿襲唐代舊制,以汴京(今開封市)之昭文館、史館、集賢院為三館,稱為四館。太平興國三年(978),建三館書院,遷貯三館書籍,賜名崇文院。端拱元年(988),就崇文院中堂建秘閣,仍與三館總稱崇文院。元豐改制后仍歸秘書省。
“崇文院”的單字解釋
【崇】:1.高:崇山峻嶺。2.尊敬;重視:崇敬。推崇。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院】:1.(院兒)院子:場院。四合院兒。院里種了許多花。2.某些機關和公共場所的名稱:法院。國務院。科學院。博物院。電影院。3.指學院:高等院校。4.指醫院:住院。出院。5.(Yuàn)姓。
“崇文院”的相關詞語
* 崇文院的讀音是:chóng wén yuàn,崇文院的意思:崇文院 官署名。中國宋代貯藏圖書的官署。唐太宗貞觀中設崇文館,為太子學館,置學士等官,掌管東宮經籍圖書,以教授諸生。北宋建立后,沿襲唐代舊制,以汴京(今開封市)之昭文館、史館、集賢院為三館,稱為四館。太平興國三年(978),建三館書院,遷貯三館書籍,賜名崇文院。端拱元年(988),就崇文院中堂建秘閣,仍與三館總稱崇文院。元豐改制后仍歸秘書省。
基本解釋
官署名。三國魏明帝置崇文觀,唐設崇文館。宋初以昭文館﹑史館﹑集賢院總名崇文院,元豐中改屬秘書省。參閱宋程俱《麟臺故事.沿革》。崇文院
官署名。中國宋代貯藏圖書的官署。唐太宗貞觀中設崇文館,為太子學館,置學士等官,掌管東宮經籍圖書,以教授諸生。北宋建立后,沿襲唐代舊制,以汴京(今開封市)之昭文館、史館、集賢院為三館,稱為四館。太平興國三年(978),建三館書院,遷貯三館書籍,賜名崇文院。端拱元年(988),就崇文院中堂建秘閣,仍與三館總稱崇文院。元豐改制后仍歸秘書省。【崇】:1.高:崇山峻嶺。2.尊敬;重視:崇敬。推崇。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院】:1.(院兒)院子:場院。四合院兒。院里種了許多花。2.某些機關和公共場所的名稱:法院。國務院。科學院。博物院。電影院。3.指學院:高等院校。4.指醫院:住院。出院。5.(Yuàn)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