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的讀音 平心而論的意思
【解釋】平心:心情平和,不動感情;論:評論。平心靜氣地給予客觀評價。【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平心而論,王弻始變舊說,為宋學之萌芽。”【示例】當前踧落,固是數之不偶,~,文亦未便登峰。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司文郎》【近義詞】公私分明【反義詞】弄虛作假【語法】偏正式;作分句;表示公正
- 平
- 心
- 而
- 論
“平心而論”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píng xīn ér lùn]
- 漢字注音:
- ㄆㄧㄥˊ ㄒㄧㄣ ㄦˊ ㄌㄨㄣˋ
- 簡繁字形:
- 平心而論
- 是否常用:
- 否
“平心而論”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平心而論 píngxīn’érlùn
[in all fairness] 平心靜氣地評論
平心而論,他是個好人
辭典解釋
平心而論 píng xīn ér lùn ㄆㄧㄥˊ ㄒㄧㄣ ㄦˊ ㄌㄨㄣˋ 平心靜氣的談論。《聊齋志異.卷八.司文郎》:「當前踧落,固是數之不偶,心而論,文亦未便登峰。」也作「平心而談」。
德語 etwas in aller Ruhe überlegen (V)?, etwas nüchtern abw?gen (V)?, etwas objektiv beurteilen (V)?
法語 en toute justice, pour être juste, dans un souci d'équité
網絡解釋
【解釋】平心:心情平和,不動感情;論:評論。平心靜氣地給予客觀評價。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平心而論,王弻始變舊說,為宋學之萌芽。”
【示例】當前踧落,固是數之不偶,~,文亦未便登峰。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司文郎》
【近義詞】公私分明
【反義詞】弄虛作假
【語法】偏正式;作分句;表示公正
“平心而論”的單字解釋
【平】:1.表面沒有高低凹凸,不傾斜:平坦。馬路很平。把紙鋪平了。2.使平:平了三畝地。把溝平了種莊稼。3.兩相比較沒有高低、先后;不相上下:平輩。平列。平局。平起平坐。這場球賽雙方打平了。4.達到相同的高度:平槽。平了世界記錄。5.平均;公平:平分。持平之論。6.安定:風平浪靜。心平氣和。7.用武力鎮壓;平定:平叛。平亂。8.抑止(怒氣):你先把氣平下去再說。9.經常的;普通的:平時。平淡。10.姓。
【心】:1.人和高等動物身體內推動血液循環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圓錐形,大小約跟本人的拳頭相等,內部有四個空腔,上部兩個是心房,下部兩個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張和收縮推動血液循環全身。也叫心臟。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談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圓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而】:1.連接動詞、形容詞或詞組、分句等。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偉大而艱巨的任務。戰而勝之。取而代之。我們正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而偉大的事業必須有最廣泛的群眾的參加和支持。b)連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梔子花的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c)連接語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轉折:如果能集中生產而不集中,就會影響改進技術、提高生產。d)連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難而畏懼而退卻而消極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時間、方式、目的、原因、依據等的成分連接到動詞上面:匆匆而來。挺身而出。為正義而戰。因公而死。視情況而定。4.插在主語謂語中間,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戰爭而不依靠人民大眾,毫無疑義將不能取得勝利。5.姓。
【論】:[lùn]1.議論;分析和說明事理。2.衡量;評定。3.編次。4.研究。5.調查。6.推知。7.問,考慮。8.定罪。9.論告;彈劾。10.謂按照某種單位或類別等。11.敘說;說。12.言論;輿論。13.主張;學說;觀點。14.相貌。15.憑藉;倚仗。16.古代的一種氣球。是游戲、運動用具。17.文體的一種。即議論文。18.泛指文章。19.佛教解釋經義、論辯法相的書籍。梵名阿毗達摩,意為“對法”。同經、律合稱“三藏”。20.吐蕃大臣的稱號。又稱論逋。例由貴族擔任。後西藏仍沿用此稱。\\v。21.姓。[lún]1.《論語》的簡稱。2.用在大數目前,表示約數。3.同“掄”。選擇;選拔。4.同“掄”。用力揮動。5.同“倫”。事物的條理、秩序。6.同“倫”。類。7.同“倫”。道理。
“平心而論”的相關詞語
* 平心而論的讀音是:píng xīn ér lùn,平心而論的意思:【解釋】平心:心情平和,不動感情;論:評論。平心靜氣地給予客觀評價。【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平心而論,王弻始變舊說,為宋學之萌芽。”【示例】當前踧落,固是數之不偶,~,文亦未便登峰。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司文郎》【近義詞】公私分明【反義詞】弄虛作假【語法】偏正式;作分句;表示公正
基本解釋
平心而論 píngxīn’érlùn
[in all fairness] 平心靜氣地評論
平心而論,他是個好人
辭典解釋
平心而論 píng xīn ér lùn ㄆㄧㄥˊ ㄒㄧㄣ ㄦˊ ㄌㄨㄣˋ平心靜氣的談論。《聊齋志異.卷八.司文郎》:「當前踧落,固是數之不偶,心而論,文亦未便登峰。」也作「平心而談」。
德語 etwas in aller Ruhe überlegen (V)?, etwas nüchtern abw?gen (V)?, etwas objektiv beurteilen (V)?
法語 en toute justice, pour être juste, dans un souci d'équité
【解釋】平心:心情平和,不動感情;論:評論。平心靜氣地給予客觀評價。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平心而論,王弻始變舊說,為宋學之萌芽。”
【示例】當前踧落,固是數之不偶,~,文亦未便登峰。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司文郎》
【近義詞】公私分明
【反義詞】弄虛作假
【語法】偏正式;作分句;表示公正
【平】:1.表面沒有高低凹凸,不傾斜:平坦。馬路很平。把紙鋪平了。2.使平:平了三畝地。把溝平了種莊稼。3.兩相比較沒有高低、先后;不相上下:平輩。平列。平局。平起平坐。這場球賽雙方打平了。4.達到相同的高度:平槽。平了世界記錄。5.平均;公平:平分。持平之論。6.安定:風平浪靜。心平氣和。7.用武力鎮壓;平定:平叛。平亂。8.抑止(怒氣):你先把氣平下去再說。9.經常的;普通的:平時。平淡。10.姓。
【心】:1.人和高等動物身體內推動血液循環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圓錐形,大小約跟本人的拳頭相等,內部有四個空腔,上部兩個是心房,下部兩個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張和收縮推動血液循環全身。也叫心臟。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談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圓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而】:1.連接動詞、形容詞或詞組、分句等。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偉大而艱巨的任務。戰而勝之。取而代之。我們正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而偉大的事業必須有最廣泛的群眾的參加和支持。b)連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梔子花的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c)連接語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轉折:如果能集中生產而不集中,就會影響改進技術、提高生產。d)連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難而畏懼而退卻而消極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時間、方式、目的、原因、依據等的成分連接到動詞上面:匆匆而來。挺身而出。為正義而戰。因公而死。視情況而定。4.插在主語謂語中間,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戰爭而不依靠人民大眾,毫無疑義將不能取得勝利。5.姓。
【論】:[lùn]1.議論;分析和說明事理。2.衡量;評定。3.編次。4.研究。5.調查。6.推知。7.問,考慮。8.定罪。9.論告;彈劾。10.謂按照某種單位或類別等。11.敘說;說。12.言論;輿論。13.主張;學說;觀點。14.相貌。15.憑藉;倚仗。16.古代的一種氣球。是游戲、運動用具。17.文體的一種。即議論文。18.泛指文章。19.佛教解釋經義、論辯法相的書籍。梵名阿毗達摩,意為“對法”。同經、律合稱“三藏”。20.吐蕃大臣的稱號。又稱論逋。例由貴族擔任。後西藏仍沿用此稱。\\v。21.姓。[lún]1.《論語》的簡稱。2.用在大數目前,表示約數。3.同“掄”。選擇;選拔。4.同“掄”。用力揮動。5.同“倫”。事物的條理、秩序。6.同“倫”。類。7.同“倫”。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