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生文化的讀音 彌生文化的意思
辭典解釋彌生文化 mí shēng wén huà 日本繩文時代與古墳時代之間的古文化。約當西元前二世紀到三世紀的五百年之間,從九州開始發展。屬于初期農耕文化,生產工具有石刀、木鍬、銅鏃、鐵鏃。由于發現漢代銅鏡和王莽時代的貨泉,證明與我國古代文化有密切關系。
- 彌
- 生
- 文
- 化
“彌生文化”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mí shēng wén huà]
- 漢字注音:
- ㄇㄧˊ ㄕㄥ ㄨㄣˊ ㄏㄨㄚˋ
- 簡繁字形:
- 彌生文化
- 是否常用:
- 否
“彌生文化”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彌生文化 mí shēng wén huà ㄇㄧˊ ㄕㄥ ㄨㄣˊ ㄏㄨㄚˋ 日本繩文時代與古墳時代之間的古文化。約當西元前二世紀到三世紀的五百年之間,從九州開始發展。屬于初期農耕文化,生產工具有石刀、木鍬、銅鏃、鐵鏃。由于發現漢代銅鏡和王莽時代的貨泉,證明與我國古代文化有密切關系。
網絡解釋
“彌生文化”的單字解釋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優生優育。生于北京。2.生長: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對):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計:謀生。營生。5.生命:喪生。舍生取義。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龍活虎。8.產生;發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燒:生火。生爐子。10.姓。11.果實沒有成熟(跟“熟”相對,下12.—13.同):生柿子。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沒有煮過或煮得不夠的:夾生飯。生吃瓜果要洗凈。15.沒有進一步加工或煉過的:生石膏。生鐵。16.生疏:生人。生字。認生。剛到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強:生湊(勉強湊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數表示感情、感覺的詞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詞后綴:醫生。20.某些副詞的后綴,如“好生、怎生”等。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化】:[huà]1.變化;使變化:化膿。化名。化裝。頑固不化。泥古不化。化整為零。化悲痛為力量。2.感化:教化。潛移默化。3.熔化;融化;溶化:化凍。化鐵爐。太陽一出來,冰雪都化了。糖放到水里就化了。4.消化;消除:化食。化痰止咳。食古不化。5.燒化:焚化。火化。6.(僧道)死:坐化。羽化。7.指化學:理化。化工。化肥。8.后綴。加在名詞或形容詞之后構成動詞,表示轉變成某種性質或狀態:綠化。美化。惡化。電氣化。機械化。水利化。9.姓。10.(僧道)向人求布施:募化。化緣。化齋。化了些米面來。[huā]同“花2”。
“彌生文化”的相關詞語
* 彌生文化的讀音是:mí shēng wén huà,彌生文化的意思:辭典解釋彌生文化 mí shēng wén huà 日本繩文時代與古墳時代之間的古文化。約當西元前二世紀到三世紀的五百年之間,從九州開始發展。屬于初期農耕文化,生產工具有石刀、木鍬、銅鏃、鐵鏃。由于發現漢代銅鏡和王莽時代的貨泉,證明與我國古代文化有密切關系。
辭典解釋
彌生文化 mí shēng wén huà ㄇㄧˊ ㄕㄥ ㄨㄣˊ ㄏㄨㄚˋ日本繩文時代與古墳時代之間的古文化。約當西元前二世紀到三世紀的五百年之間,從九州開始發展。屬于初期農耕文化,生產工具有石刀、木鍬、銅鏃、鐵鏃。由于發現漢代銅鏡和王莽時代的貨泉,證明與我國古代文化有密切關系。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優生優育。生于北京。2.生長: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對):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計:謀生。營生。5.生命:喪生。舍生取義。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龍活虎。8.產生;發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燒:生火。生爐子。10.姓。11.果實沒有成熟(跟“熟”相對,下12.—13.同):生柿子。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沒有煮過或煮得不夠的:夾生飯。生吃瓜果要洗凈。15.沒有進一步加工或煉過的:生石膏。生鐵。16.生疏:生人。生字。認生。剛到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強:生湊(勉強湊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數表示感情、感覺的詞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詞后綴:醫生。20.某些副詞的后綴,如“好生、怎生”等。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化】:[huà]1.變化;使變化:化膿。化名。化裝。頑固不化。泥古不化。化整為零。化悲痛為力量。2.感化:教化。潛移默化。3.熔化;融化;溶化:化凍。化鐵爐。太陽一出來,冰雪都化了。糖放到水里就化了。4.消化;消除:化食。化痰止咳。食古不化。5.燒化:焚化。火化。6.(僧道)死:坐化。羽化。7.指化學:理化。化工。化肥。8.后綴。加在名詞或形容詞之后構成動詞,表示轉變成某種性質或狀態:綠化。美化。惡化。電氣化。機械化。水利化。9.姓。10.(僧道)向人求布施:募化。化緣。化齋。化了些米面來。[huā]同“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