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到拈來的讀音 手到拈來的意思
【解釋】比喻事情很容易辦到。【出處】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四折:“這是揉著我山兒的癢處,管教他甕中捉鱉,手到拿來。”【示例】那個人便是浪里白條張順,水里拿人,渾如甕中捉鱉,~。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回【近義詞】手到擒來、舉手之勞【語法】復句式;作謂語、分句;含褒義
- 手
- 到
- 拈
- 來
“手到拈來”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hǒu dào niān lái]
- 漢字注音:
- ㄕㄡˇ ㄉㄠˋ ㄋㄧㄢ ㄌㄞˊ
- 簡繁字形:
- 手到拈來
- 是否常用:
- 否
“手到拈來”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比喻辦事不費力氣就能成功。
網絡解釋
【解釋】比喻事情很容易辦到。
【出處】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四折:“這是揉著我山兒的癢處,管教他甕中捉鱉,手到拿來。”
【示例】那個人便是浪里白條張順,水里拿人,渾如甕中捉鱉,~。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回
【近義詞】手到擒來、舉手之勞
【語法】復句式;作謂語、分句;含褒義
“手到拈來”的單字解釋
【手】:1.人體上肢前端能拿東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冊。手槍。3.拿著:人手一冊。4.做某種工作或有某種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機手。能手。選手。5.親手:手植。手書。6.指本領、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到】:1.達于某一點;到達;達到:到期。遲到。火車到站了。從星期三到星期五。2.往:到郊外去。到群眾中去。3.用作動詞的補語,表示動作有結果:看到。辦得到。說到一定要做到。想不到你來了。4.周到:想得很到。有不到的地方請原諒。5.姓。
【拈】:用手指頭夾;捏:信手拈來。注:拈,舊又讀niǎn,同“撚”“捻”,義為“用手指搓”。《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據此將“撚”處理為“拈”的異體字。但今天“用手指搓”的意義多使用“捻”,而在“拈”字下只注niān音,義為“用手指夾取”。因此,今天“拈”(niān,用手指夾取)與“撚”(niǎn,用手指搓)音義都不同,二者已不存在異體關系,不再將“撚”作為“拈”的異體字。
【來】:同“來”。
“手到拈來”的相關詞語
* 手到拈來的讀音是:shǒu dào niān lái,手到拈來的意思:【解釋】比喻事情很容易辦到。【出處】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四折:“這是揉著我山兒的癢處,管教他甕中捉鱉,手到拿來。”【示例】那個人便是浪里白條張順,水里拿人,渾如甕中捉鱉,~。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回【近義詞】手到擒來、舉手之勞【語法】復句式;作謂語、分句;含褒義
基本解釋
比喻辦事不費力氣就能成功。【解釋】比喻事情很容易辦到。
【出處】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四折:“這是揉著我山兒的癢處,管教他甕中捉鱉,手到拿來。”
【示例】那個人便是浪里白條張順,水里拿人,渾如甕中捉鱉,~。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回
【近義詞】手到擒來、舉手之勞
【語法】復句式;作謂語、分句;含褒義
【手】:1.人體上肢前端能拿東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冊。手槍。3.拿著:人手一冊。4.做某種工作或有某種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機手。能手。選手。5.親手:手植。手書。6.指本領、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到】:1.達于某一點;到達;達到:到期。遲到。火車到站了。從星期三到星期五。2.往:到郊外去。到群眾中去。3.用作動詞的補語,表示動作有結果:看到。辦得到。說到一定要做到。想不到你來了。4.周到:想得很到。有不到的地方請原諒。5.姓。
【拈】:用手指頭夾;捏:信手拈來。注:拈,舊又讀niǎn,同“撚”“捻”,義為“用手指搓”。《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據此將“撚”處理為“拈”的異體字。但今天“用手指搓”的意義多使用“捻”,而在“拈”字下只注niān音,義為“用手指夾取”。因此,今天“拈”(niān,用手指夾取)與“撚”(niǎn,用手指搓)音義都不同,二者已不存在異體關系,不再將“撚”作為“拈”的異體字。
【來】: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