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節讀書的讀音 折節讀書的意思
【解釋】折節:改變過去的志趣和行為。改變舊習,發憤讀書。【出處】《后漢書·段颎傳》:“颎少便習弓馬,尚游俠,輕財賄,長乃折節好古學。”【示例】四十年,方遇張憬藏,謂臣當以文學備位將相,無為自棄。爾來~。 ◎唐·吳競《開元升平源》
- 折
- 節
- 讀
- 書
“折節讀書”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hé jiē dú shū]
- 漢字注音:
- 簡繁字形:
- 折節讀書
- 是否常用:
- 否
“折節讀書”的意思
基本解釋
網絡解釋
【解釋】折節:改變過去的志趣和行為。改變舊習,發憤讀書。
【出處】《后漢書·段颎傳》:“颎少便習弓馬,尚游俠,輕財賄,長乃折節好古學。”
【示例】四十年,方遇張憬藏,謂臣當以文學備位將相,無為自棄。爾來~。 ◎唐·吳競《開元升平源》
“折節讀書”的單字解釋
【折】:[shé]1.斷(多用于長條形的東西):樹枝折了。桌子腿撞折了。2.虧損:折本兒。折耗。3.姓。[zhé]1.斷;弄斷:骨折。把樹枝折斷了。2.損失:損兵折將。3.彎;彎曲:曲折。百折不撓。4.回轉;轉變方向:轉折。剛走出大門又折了回來。5.折服:心折。6.折合;抵換:折價。折賬。折變。7.買賣貨物時,照標價減去一個數目,減到原標價的十分之幾叫做幾折或幾扣,例如標價一元的減到九角叫做九折或九扣,減到七角五分叫做七五折或七五扣:對折。打九折。8.元雜劇每一個劇本分為四折,一折相當于后來的一場。9.漢字中有曲折的筆畫,形狀有“乛乚?乙”等。10.姓。11.折疊:折扇。折尺。她把信折好,裝在信封里。12.折子:奏折。存折兒。[zhē]1.翻轉:折跟頭。2.倒(dào)過來倒過去:水太熱,用兩個碗折一折就涼了。
【節】:同“節”。
【讀】:1.誦讀;閱讀;理解書文的意義。2.玩味:讀畫;讀帖。3.察看。4.講說,宣揚。5.稱呼,稱說。6.解說。7.字的讀音。8.文體名。屬題跋類,猶今之讀後感。
【書】:1.“書”的繁體字。2.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3.信件:“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文件:“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5.字體:“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6.見“六書”。7.姓。如清代有書綸。8.寫:“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9.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
“折節讀書”的相關詞語
* 折節讀書的讀音是:shé jiē dú shū,折節讀書的意思:【解釋】折節:改變過去的志趣和行為。改變舊習,發憤讀書。【出處】《后漢書·段颎傳》:“颎少便習弓馬,尚游俠,輕財賄,長乃折節好古學。”【示例】四十年,方遇張憬藏,謂臣當以文學備位將相,無為自棄。爾來~。 ◎唐·吳競《開元升平源》
【解釋】折節:改變過去的志趣和行為。改變舊習,發憤讀書。
【出處】《后漢書·段颎傳》:“颎少便習弓馬,尚游俠,輕財賄,長乃折節好古學。”
【示例】四十年,方遇張憬藏,謂臣當以文學備位將相,無為自棄。爾來~。 ◎唐·吳競《開元升平源》
【折】:[shé]1.斷(多用于長條形的東西):樹枝折了。桌子腿撞折了。2.虧損:折本兒。折耗。3.姓。[zhé]1.斷;弄斷:骨折。把樹枝折斷了。2.損失:損兵折將。3.彎;彎曲:曲折。百折不撓。4.回轉;轉變方向:轉折。剛走出大門又折了回來。5.折服:心折。6.折合;抵換:折價。折賬。折變。7.買賣貨物時,照標價減去一個數目,減到原標價的十分之幾叫做幾折或幾扣,例如標價一元的減到九角叫做九折或九扣,減到七角五分叫做七五折或七五扣:對折。打九折。8.元雜劇每一個劇本分為四折,一折相當于后來的一場。9.漢字中有曲折的筆畫,形狀有“乛乚?乙”等。10.姓。11.折疊:折扇。折尺。她把信折好,裝在信封里。12.折子:奏折。存折兒。[zhē]1.翻轉:折跟頭。2.倒(dào)過來倒過去:水太熱,用兩個碗折一折就涼了。
【節】:同“節”。
【讀】:1.誦讀;閱讀;理解書文的意義。2.玩味:讀畫;讀帖。3.察看。4.講說,宣揚。5.稱呼,稱說。6.解說。7.字的讀音。8.文體名。屬題跋類,猶今之讀後感。
【書】:1.“書”的繁體字。2.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3.信件:“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文件:“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5.字體:“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6.見“六書”。7.姓。如清代有書綸。8.寫:“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9.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