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文的讀音 拉丁文的意思
拉丁文 拉丁文原為意大利中部拉提姆地區的方言,后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天主教的流傳擴展為歐洲通用語言。現仍為梵蒂岡使用。拉丁語是個綜合語。 拉丁語原本是意大利中部拉提姆地區(Latium,意大利語為Lazio)的方言,后來則因為發源于此地的羅馬帝國勢力擴張而將拉丁語廣泛流傳于帝國境內,并定拉丁文為官方語言。而基督教普遍流傳于歐洲后,拉丁語更加深其影響力,從歐洲中世紀至20世紀初葉的羅馬天主教為公用語,學術上論文也大多數由拉丁語寫成。雖然只有梵蒂岡使用拉丁語,但是一些學術的詞匯或文章例如生物分類法的命名規則等尚使用拉丁語。
- 拉
- 丁
- 文
“拉丁文”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lā dīng wén]
- 漢字注音:
- ㄌㄚ ㄉㄧㄥ ㄨㄣ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拉丁文”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拉丁文 lā dīng wén ㄌㄚ ㄉㄧㄥ ㄨㄣˊ 拉丁語的書面語。中古世紀扮演歐洲文化、學術界共同語言的腳色。今獨為天主教教廷使用。
英語 Latin (language)?
德語 Latein, lateinisch (Adj, Sprachw)?
法語 latin
網絡解釋
拉丁文
拉丁文原為意大利中部拉提姆地區的方言,后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天主教的流傳擴展為歐洲通用語言。現仍為梵蒂岡使用。拉丁語是個綜合語。
拉丁語原本是意大利中部拉提姆地區(Latium,意大利語為Lazio)的方言,后來則因為發源于此地的羅馬帝國勢力擴張而將拉丁語廣泛流傳于帝國境內,并定拉丁文為官方語言。而基督教普遍流傳于歐洲后,拉丁語更加深其影響力,從歐洲中世紀至20世紀初葉的羅馬天主教為公用語,學術上論文也大多數由拉丁語寫成。雖然只有梵蒂岡使用拉丁語,但是一些學術的詞匯或文章例如生物分類法的命名規則等尚使用拉丁語。
“拉丁文”的單字解釋
【拉】:[lā]1.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著自己移動:拉鋸。拉纖。把車拉過來。2.用車載運:平板車能拉貨,也能拉人。3.帶領轉移(多用于隊伍):把二連拉到河那邊去。4.牽引樂器的某一部分使樂器發出聲音:拉胡琴。拉手風琴。5.拖長;使延長:拉長聲音說話。快跟上,不要拉開距離!6.拖欠:拉虧空。拉下不少賬。7.撫養:他母親很不容易地把他拉大。8.幫助:人家有困難,咱們應該拉他一把。9.牽累;拉扯:自己做的事,為什么要拉上別人?10.閑談:拉話。拉家常。11.排泄(大便):拉屎。拉肚子。[lá]刀刃與物件接觸,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動,使物件破裂或斷開;割:把皮子拉開。手上拉了個口子。“剌”[lǎ]見〖半拉〗、[là]同“落”(là)。
【丁】:[dīng]1.天干的第四位。現常用來表示順序的第四。2.人口:人丁。丁口。3.指成年男子或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壯丁。園丁。4.遭遇;碰到:丁憂。5.蔬菜、肉類等切成的小方塊:肉丁。黃瓜丁。[zhēng]〔丁丁〕擬聲詞。伐木聲。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拉丁文”的相關詞語
“拉丁文”造句
他們用普通的語言寫作,而不是拉丁文.
他拉丁文成績排名首位,并熱心學習,為能成為慈幼會神父。
恐怕讓一位懂得拉丁文和希臘文的紳士做這種事有點大材小用了。
“我擔心花體字會像拉丁文那樣,有一天我們自己也看不懂了,”加西亞說。
歐洲人不免要從拉丁文書籍來獲取他們所需的知識.
現有一本發了霉的史料,是用很糟糕的拉丁文寫的.
更多古代資源的英譯本;其中包括有用的拉丁文碑銘和劇場的照片集;少許古羅馬的第二手舊作品。
文中為新種提供了拉丁文描述和附圖.
即使是通拉丁文的父執輩,他們直接用這個希臘術語,沒有明確的翻譯。
1966年,我讀高中,學校的外語課是拉丁文和法文。
* 拉丁文的讀音是:lā dīng wén,拉丁文的意思:拉丁文 拉丁文原為意大利中部拉提姆地區的方言,后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天主教的流傳擴展為歐洲通用語言。現仍為梵蒂岡使用。拉丁語是個綜合語。 拉丁語原本是意大利中部拉提姆地區(Latium,意大利語為Lazio)的方言,后來則因為發源于此地的羅馬帝國勢力擴張而將拉丁語廣泛流傳于帝國境內,并定拉丁文為官方語言。而基督教普遍流傳于歐洲后,拉丁語更加深其影響力,從歐洲中世紀至20世紀初葉的羅馬天主教為公用語,學術上論文也大多數由拉丁語寫成。雖然只有梵蒂岡使用拉丁語,但是一些學術的詞匯或文章例如生物分類法的命名規則等尚使用拉丁語。
辭典解釋
拉丁文 lā dīng wén ㄌㄚ ㄉㄧㄥ ㄨㄣˊ拉丁語的書面語。中古世紀扮演歐洲文化、學術界共同語言的腳色。今獨為天主教教廷使用。
英語 Latin (language)?
德語 Latein, lateinisch (Adj, Sprachw)?
法語 latin
拉丁文
拉丁文原為意大利中部拉提姆地區的方言,后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天主教的流傳擴展為歐洲通用語言。現仍為梵蒂岡使用。拉丁語是個綜合語。拉丁語原本是意大利中部拉提姆地區(Latium,意大利語為Lazio)的方言,后來則因為發源于此地的羅馬帝國勢力擴張而將拉丁語廣泛流傳于帝國境內,并定拉丁文為官方語言。而基督教普遍流傳于歐洲后,拉丁語更加深其影響力,從歐洲中世紀至20世紀初葉的羅馬天主教為公用語,學術上論文也大多數由拉丁語寫成。雖然只有梵蒂岡使用拉丁語,但是一些學術的詞匯或文章例如生物分類法的命名規則等尚使用拉丁語。
【拉】:[lā]1.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著自己移動:拉鋸。拉纖。把車拉過來。2.用車載運:平板車能拉貨,也能拉人。3.帶領轉移(多用于隊伍):把二連拉到河那邊去。4.牽引樂器的某一部分使樂器發出聲音:拉胡琴。拉手風琴。5.拖長;使延長:拉長聲音說話。快跟上,不要拉開距離!6.拖欠:拉虧空。拉下不少賬。7.撫養:他母親很不容易地把他拉大。8.幫助:人家有困難,咱們應該拉他一把。9.牽累;拉扯:自己做的事,為什么要拉上別人?10.閑談:拉話。拉家常。11.排泄(大便):拉屎。拉肚子。[lá]刀刃與物件接觸,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動,使物件破裂或斷開;割:把皮子拉開。手上拉了個口子。“剌”[lǎ]見〖半拉〗、[là]同“落”(là)。
【丁】:[dīng]1.天干的第四位。現常用來表示順序的第四。2.人口:人丁。丁口。3.指成年男子或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壯丁。園丁。4.遭遇;碰到:丁憂。5.蔬菜、肉類等切成的小方塊:肉丁。黃瓜丁。[zhēng]〔丁丁〕擬聲詞。伐木聲。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他們用普通的語言寫作,而不是拉丁文.
他拉丁文成績排名首位,并熱心學習,為能成為慈幼會神父。
恐怕讓一位懂得拉丁文和希臘文的紳士做這種事有點大材小用了。
“我擔心花體字會像拉丁文那樣,有一天我們自己也看不懂了,”加西亞說。
歐洲人不免要從拉丁文書籍來獲取他們所需的知識.
現有一本發了霉的史料,是用很糟糕的拉丁文寫的.
更多古代資源的英譯本;其中包括有用的拉丁文碑銘和劇場的照片集;少許古羅馬的第二手舊作品。
文中為新種提供了拉丁文描述和附圖.
即使是通拉丁文的父執輩,他們直接用這個希臘術語,沒有明確的翻譯。
1966年,我讀高中,學校的外語課是拉丁文和法文。